遭受网络暴力下的真实清华!!!!
2023-07-06 13:43:02 作者: 材料学网 来源: 材料学网 分享至:

 

近来,一些不知名的自媒体掀起了一场恶意谣言的高潮,瞄准的目标是中国顶尖大学清华北大。这些谣言几乎都是胡编乱造,被恶意拼接的视频更是毫无依据。这些谣言在短时间内大量涌现,令人怀疑背后的用意是否是来自敌对势力的团建,试图挑拨国内各大高校之间的关系。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清华的命运和新中国息息相关。建国伊始,张奚若教授是提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的人之一,梁思成、张仃、林徽因、张光宇等也都参与设计国徽,其中梁思成、林徽因是清华大学营建系教授,张仃、张光宇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国家最近两任最高领导人也是清华校友。自建校以来,清华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清华校风“行胜于言”,但这并不意味着清华对于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置之不理。现有文章已经对各种谣言进行了批判,比如《关于清华的这十个谣言,不要信!》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详实的资料和数据,来阐述清华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首先,我们要谈一谈关于清华大学的红色基因。在许多谣言中,最险恶的一则便是《郑强校长:谁现在就是汉奸,北大清华的学生》,将污名化的指责钉在网红校长郑强教授身上,声称他是“现在的汉奸”之类的。虽然这种谣言显然是“一眼假”,但其危险之意,令人心寒。实际上,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清华一直是普通高校中最具红色基因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红又专,全面发展”曾经是清华事实上的校训,而非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两年前清华的110周年校庆前夕,习总书记视察清华时再次提到“又红又专”。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清华大学一直是中国“又红又专”的典范,排头兵之一。事实上,早在12年前的百年校庆前夕,由于清华的红色背景,各路公知曾经对其进行攻击,例如在凯迪社区(已被封禁)广为流传的一篇帖子中,篡改了清华的校训,声称校训原本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现在却被“拦腰斩断”,只剩下前八个字。尽管后来被辟谣,但谣言传播者仍辩解说,他们以此来唤起人们“独立自由”的理念。而在十几年前,由清华师生原创、在全国公演数百场的话剧《马兰花开》也曾成为恨国党攻击的目标之一。当时的公知们恨清华太过红色,但短短12年后,他们又发生了180度大转变,对清华表示爱戴。这让人不禁怀疑,今天的谣言制造者是否与当年闹剧的组织者有着真正的联系:只要能够获得流量,事实并不重要。


其次三年前一篇关于大国工匠的网文曾对清华进行攻击。但这篇文章的来源并不需要点名,因为在网络暴力的环境下,任何大学都难以幸免。作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清华毫无疑问地拥有各种大工程总师,并且与其他专注于某一领域的高等院校不同,清华的大国工匠散落在各个领域。他们身影遍布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中,在这些工程中,清华人的贡献不可忽视。值得一提的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14位出自清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有10位来自清华(这是全国高校中最高的),一些著名的大工程总师也往往是清华人,例如南京长江大桥首任总工程师梅旸春(清华23级)和继任总工程师胡竞铭(清华24级)、大庆油田总设计师杨育之(清华石油52本)、西气东输设计总工程师曲慎扬(清华土木52本)、西电东送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负责人李立浧(清华电机67本)、载人航天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清华航空52级)、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首任总设计师范本尧(清华力学58研)和我国首台巨型机“银河”亿次计算机总设计师慈云桂(清华电机46研)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重大工程中都有清华人出任过总师、总指挥或技术负责人,这些名单将很快整理出来并公开。

清华大学不仅是中国的顶尖高校,还是许多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基础性贡献者。这些项目包括两弹一星、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三峡工程、载人航天、北斗导航、航母弹射器、歼10战斗机、陆基反导、中子弹与“影子弹头”、秦山核电、超级计算机、万米深潜器、高温气冷堆、快中子堆、正负电子对撞机、同步辐射光源、散裂中子源、有机发光显示技术、“天眼”射电望远镜、探月工程、东方明珠电视塔、奥运场馆工程、第二代高速互联网、重型模锻液压机、长江大桥、全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特高压电网、高档数控机床、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重型燃气轮机、各类基础芯片和万吨级煤制烯烃技术。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心脏是由“清华芯”3开发的数字防伪技术负责人张知恒(清华电子92硕)负责设计的。清华的技术研发也并不仅限于国内市场,早在2009年,清华电机就成功研制出世界上首套复杂电网AVC系统,闭环控制全国81%的水/火电、88%的220kV以上变电站,并出口到世界上最大的集中控制电网——美国PJM电网,被《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4。在重大工程项目中,清华大学以其广泛的领域和数量之多而闻名,为中国和全球的科技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三,有人指责清华的大国工匠都是清华早年培养的人才,近年来清华毕业生八成出国了。然而,关于清华学生出国比例的谣言早已被反复澄清过。另外,网上还存在另一个广为流传的谣言,称美国硅谷有两万清华毕业生,这被认为是美国加州教育局发布的统计数据,但在加州官方教育机构的主页上根本没有与清华相关的内容。这些谣言的背后是对于清华的误解和不了解。实际上,很多清华专业设置不利于出国留学。相比之下,美国高校去工业化的趋势导致很多高校工程学科逐年萎缩。因此,相当一部分清华工科院系的学生即使想要留学,也很难找到对口高校。而在80年代以后,清华也培养了一批学术栋梁、大国工匠和军中精英,他们对于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已经有69名清华本硕博毕业生当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24人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并有38人晋升解放军少将、中将军衔,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之最。这些人的成就令人瞩目,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例如,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C919大型客机副总设计师周良道、埃博拉和新冠疫苗发明人陈薇、探月工程三期探测器系统总指挥和总设计师杨孟飞、万米载人深潜器总设计师崔维成、航母电磁弹射器和潜艇AIP系统总设计师马伟明、溪洛渡水电站总设计师王仁坤、鸟巢国家体育场钢梁总设计师范重等等。这些大国工匠都是清华培养出来的,他们的成就和贡献让清华母校倍感自豪。

其四,有些恶意制造谣言的人声称华为老总任正非曾经拒绝过清华、北大学生的应聘申请。但实际上,华为现在的高管中至少有两位清华校友,其中包括前东亚总裁、EBG总裁阎力大(电子93本)和华为终端董事长、华为云CEO余承东(电子02硕)。清华的校友在华为的发展历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曾在华为读博士期间就被任正非邀请到公司工作的任宝用,被誉为华为的二号人物,还有被誉为“中国职业经理第一人”的李玉琢,曾任华为早期副总裁。更有不少清华状元在华为担任高管职位,比如黑龙江理科状元徐昕泉(电机94本)曾任华为荣耀公司首任总裁,并被选为国际电信科学院通讯院士。华为的麒麟处理器系列更是让美国高通公司都为之惊叹,其芯片总设计师、昇腾总架构师廖恒为清华电子本硕博毕业生(87-97),现在是华为公司院士(Fellow,华为最高等级技术专家)、海思首席科学家和2012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华为还吸引了不少清华海归,比如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电子92本),他原是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分校的教授,曾被选为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华为近年来实施了天才首年计划,截至2021年,就已经有至少4位清华学子成功入选(该计划并未被广泛报道)。而在华为的技术骨干中,也有大量清华校友的身影。仅以公开报道为例,华为公司院士中就至少有3位清华人。此外,不仅是华为,中国其他新兴高科技企业也聚集了大量的清华学子,比如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美团、中兴、小米、百度、爱奇艺、快手、携程、蔚来和小鹏汽车等等。在量子计算这个当前国内外争相发展的前沿领域,我国的两大民企所成立的量子计算机构负责人也都是清华的校友。比如腾讯量子实验室的负责人、杰出科学家张胜誉在2002年获得了清华计算机硕士学位,而百度量子计算研究所的所长段润尧则在1998年至2006年间获得了清华计算机学士和博士学位。以上只是部分例子,但足以说明,清华学子在中国高科技企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第五点,网络暴力针对清华科研的指责通常有两个方面:1.清华每年获得大量经费却取得的成果不多;2.指责清华不承担国防科研项目。针对这两个方面的指责,以下是详细的回答。首先,以2021年为例,清华公布的总收入为317.28亿元,但这并非实际花费的金额,因为其中包含上一年结转的88.5亿元。因此,实际的收入是228.8亿元。这其中仅有政府拨款43.6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0.84亿元,其余的184.32亿元都是由自筹经费获得的,来源复杂,包括办学收入、培训收入、竞争性科研经费、科研成果转让收入、技术服务与咨询以及校友和社会捐赠收入。此外,清华还包括华信、羽泉两所直属医院的收入。实际上,各名校每年的政府财政拨款相差不多。清华每年真实收入的大部分都是自筹经费,其中科研经费的获取也并不像某些自媒体声称的国家直接下拨。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经费的获取一般需要经过以下程序:每年3月10日左右,各校研究人员递交申请书(俗称“写本子”),然后基金委组织各高校与科研单位的同行进行网络函评,随后在6-7月之间,各学部组织评审专家进行函评筛选后进行会评,最终在8月公布评审结果。各校获得的项目数量、经费额度与各自科研人员的整体竞争实力密切相关。根本不存在将经费直接下拨到某个单位的情况。清华之所以能够获得科研经费,是因为其科研实力和成果产出与之密切相关。在国内,清华发表在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国际顶尖自然科学期刊上的研究论文常年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同时,每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俗称“国家三大奖”)也常年排名全国第一。据第三方统计,在2000-2019这20年间,清华以牵头单位共获国家三大奖158项,其中最具含金量的一等奖(过去经常空缺)16项,均在全国高校中遥遥领先。而第二名仅是浙江大学,共以牵头单位获得101项国家三大奖。可以看出,清华不仅不缺科研经费,更不缺科研成果。其次,承担国防和军工领域的科研项目需要相应的资质。由于保密资质的原因,清华所能承担的国防项目受到一定的限制。能够申请和承担最主要军工科研项目的高校只有军事院校、工业与信息化部直属的七所高校和北京邮电大学。自1952年院系调整后,以当时的清华大学航空学院为主成立的北京航空学院(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前身),此后的清华再无与国防直接相关的学科专业。尽管如此,清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还是为国防科研做出过自己的贡献。例如,清华电子系研发的“自适应捷变频雷达”获得了198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经常空缺)。此外,清华还参与了中国航天科工的歼20隐形战机DSI进气道喷涂机器人的研发。

 

第六点:最近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些暴力言论,针对清华教育进行诬陷,声称清华教师鼓励学生出国,推崇利己主义。然而,以“又红又专”为主流价值观的清华大学绝不会公开鼓励学生出国或者不归。在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期,由于国内外巨大的差距,出国留学成为一大热潮。当时美国高校为大多数理工科博士研究生免除全部学费,并提供每月1000-2000美元的高额奖学金,而当时美元与人民币汇率高达1:8.3,而国人每月的工资普遍不足千元,因此当时的留学潮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无奈。因此,2003年9月,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开始实施“启航计划”,引导应届毕业生前往西部、国家重点行业及国防军工企业就业,开展了“走进航天科技”、“走进军队单位”、“走进西部”等系列活动。今年是启航计划实施20周年的纪念,已经培养了一大批清华学子,他们在西部扎根,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例如,从“启航计划”走出的清华人有成都飞机工业集团首席专家、副总经理隋少春(机械07本、09硕)、东方电机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梁权伟(水利00本、热能03硕)、“华龙一号”反应堆堆芯技术负责人石秀安(核研院09博)和中国航天科工智能院副院长马喆(工物04本、物理09博)等。此外,清华还曾从宝贵的本科生招生计划中挤出名额招收国防生、定向生,招生总数与比例均居全国普通高校之最。在最多招收国防生的年份,清华每年招收国防生120人,飞行员班约30人,为中核集团招收定向生60人、为中航工业招收定向生40人、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我国唯一的核武研究机构)招收定向生20人、为中国兵器工业招收定向生30人等。飞行员班毕业生刘功昭首次参加空军对抗空战考核就一举摘得“金头盔”,并有多名学员成为歼20战机飞行员;国防生覃文强成为红四连连长、楚科纬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乐焰辉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谷振丰成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最年轻的火箭系统负责人;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目前有240多位清华工物系毕业生在职工作,在中物院5所首批6名“青年科技领军后备人才”,有4人为清华工物定向生;核定向生常超(工物06本)已成为国家太赫兹主题首席科学家,荣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国科学院最高荣誉)、柴晓明(工物05本)成长为中核集团软件自主化副总师、堆芯学术带头人。
最后,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发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出国留学这一问题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在各个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第二强国。然而,美西方对我国的打压却也是日益加剧。他们先后发动了贸易战、科技战,甚至推进各种“脱钩”,让科学技术领域的“新铁幕”逐渐显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人可能会认为只有被美国纳入实体清单的高校和个人才是民族脊梁,但这样的言论过于偏激,只会在网络上营造出恐怖气氛,伤害的只是中国高校本身。毕竟,全国有3000多所高校,包括中央党校在内的绝大多数高校都未被进入实体清单,难道他们都是“汉奸”吗?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我国与美西方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差距。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拥有开放的态度,向先进知识理念学习,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所说:“我们不开放就是死亡。如果我们不向美国人民学习他们的伟大,我们就永远战胜不了美国。”有留学经历的人往往更能了解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他们可以成为我国国内发展的重要推手。这也是为什么教育部直属大学校长中的约80%、两院院士的81%、长江学者的95%、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的约80%都有留学经历的原因。不仅如此,备受美国打压的中国芯片产业,由清华归国校友创办的清华系企业就占了半壁江山,包括紫光展锐、兆易创新、长江存储、韦尔股份、卓胜微、紫光国微、北方君正和闻泰科技等领军企业,以及飞昂通讯、纵慧芯光、昆腾微电子、地平线机器人等初创公司。这一切都表明,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走闭关锁国的老路,而应该坚持开放、坚持学习一切先进的知识理念,不能反过来帮助美西方做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