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装置“带病”运行 是安全生产的大忌
据有关媒体报道,浩业化工在1月15日发生爆炸的前几天,一共进行了4次堵漏作业,且爆炸时堵漏现场聚集了大量作业人员。2019年河南义马“7·19”事故后,应急管理部在《关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南煤气集团义马气化厂“7·19”重大爆炸事故的通报》中要求,坚决杜绝装置设备“带病”运行。随后印发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中也明确规定,严禁化工装置、危险化学品设施“带病”运行,并将此项列入属地应急管理部门依法暂扣或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的6项特殊条款之一,同时也明确规定当“装置出现泄漏等异常状况时,严格控制现场人员数量”。
然而,仍有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在经济效益面前,仍存在装置“带病”运行的冒险行为。如2022年上海石化“6·18”事故中,事发前管线已经出现漏点,但仍打上卡子“带病”运行,未等到20日计划检修便发生爆炸。
二是带压堵漏风险巨大且不可控
带压堵漏是风险极大的一项作业,以往不乏影响较大的带压堵漏事故。《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2022)中明文要求“生产装置运行不稳定时,不应进行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
笔者认为,当易燃易爆介质管道本体上或焊缝出现严重泄漏时,也应严禁带压堵漏。压力管道本体泄漏,多是管道腐蚀造成的,或管道减薄严重,或点腐蚀造成穿孔。这两种情况下即便堵住了一个漏点,也不可能消除管道减薄所带来的风险,不可能阻止已经减薄的管壁因受压力出现新漏点;如果焊缝发生泄漏,也无法阻止焊缝漏点继续扩大,其最大的风险是减薄的管道承压不住而撕裂。
三是腐蚀性介质下 压力管道失效风险未引起足够重视 四是对烷基化装置运行风险 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严禁装置“带病”运行,严禁装置发生异常时现场聚集大量的作业人员。 要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的要求,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充分认识化工生产装置带病运行存在的巨大安全风险,正确处理效益与安全的关系,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确保发现隐患第一时间消除。 严禁未知风险下实施带压堵漏。 切实开展设备完好性管理,预防因腐蚀或冲刷减薄引起管道失效而造成事故。 设备完好性管理是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中重要的要素,但也是国内化工企业运行较差的要素之一。尤其是设备预防性维修,在很多企业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展,更多的企业仍然是“事后维修”,难以做到“预防性维修或预知性维修”。企业应按照刚修订发布的AQ/T3034《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要求,切实开展设备完好性管理。 腐蚀检测是预防性维修的基础,要定期检测,建立检测数据库,避免检测走过场现象,对存在硫化氢、硫酸、氢氟酸、氯化氢、氢等腐蚀性介质的承压管道等重点部位要加大腐蚀监测和检测力度,缩短检测周期,对腐蚀减薄严重部位建议采用超声波在线定点测厚或脉冲涡流移动式等检测手段进行测厚分析,尤其是三通和弯头等因易受冲刷腐蚀的部位,及时发现处理管道壁厚减薄情况,掌握腐蚀速率,定期评估防腐效果和核算设备剩余使用寿命,及时发现并更新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管道,避免发生泄漏再忙于检修与堵漏。 加强并重视烷基化装置安全风险防控。 烷基化装置的主要风险是酸腐蚀,如反应器进料管线、三通部位扩径处、碱洗罐入口段、含酸管线、塔进料换热设备、塔顶冷凝器、冷剂冷却器等腐蚀泄漏以及反应器、沉降器等阀门内漏。建议强化腐蚀控制措施,在开展设备预防性维修的同时,应在设备、管道选材和严格工艺操作上加强管控,防止和减少酸系统腐蚀,可采取控制原料中的杂质含量,在工艺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含酸介质的操作温度、流速、提高酸浓度等措施。 为保障酸区设备长周期运行,应严格控制含水量、操作温度和介质流速。可采用新工艺技术,如目前国际上先进工艺已不用硫酸、氢氟酸作催化剂,而采用固体酸或离子液体烷基化技术,建议业内加强新工艺的研发。 统筹安全与发展。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国民经济呈上行趋势,这时候企业不能因为市场效益好而不顾装置运行的风险,更要正确理解生产与安全的关系。当装置管道已腐蚀泄漏难以有效控制,当重大安全风险出现时,唯一的选择应是减负荷停装置,消除泄漏风险,直至更换新的设备或管道,再评估是否具备复工复产安全条件,绝不是集中大量的作业人员在现场抢修堵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8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