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残骸破损腐蚀逐渐消失,我国学者深入分析沉没原因
2021-07-06 16:20:20 作者:腐蚀与防护 来源:腐蚀与防护 分享至:

 据美国媒体报道,著名沉船泰坦尼克号的残骸正在逐渐消失。自撞击冰川沉入海底后,船体一直在受到洋流和细菌的侵蚀。有专家表示,泰坦尼克号的消失仅是“时间问题”。为记录下这一珍贵历史,一家水下探索公司已组织科考队对沉船进行记录。



泰坦尼克号残骸(资料图)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近日发文称,泰坦尼克号残骸现况不佳:船体到处都是孔洞,瞭望台已经完全消失,影视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船首栏杆也会随时倒塌。自1985年残骸被发现后,泰坦尼克号的桅杆已经倒塌。事故发生时乘客聚集的甲板,破损也十分严重。深海洋流和细菌对船体的破坏显著,每天都有大量的铁流失。

有专家认为,随着破洞扩大和船体分解,残骸会在几十年内完全消失。为此,一支科考队已出发前往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北大西洋海域,对船体的侵蚀情况进行记录,并研究船只沉没对水下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组织此次科考的水下探索公司总裁拉什表示:“大海要将残骸带走了,我们要在其消失或变得无法辨认前记录下这一切。”

研究泰坦尼克号的历史学家索德认为,此次科考不太可能有全新的发现,但会对残骸的分布有进一步了解。泰坦尼克号历史学会前主席卡姆达曾说:“应该让大自然拿回属于她的东西。泰坦尼克号变成海床上一片棕色的污渍,只会是时间问题。”


我国复旦大学失效分析专家杨振国教授在今年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系列专题研讨会”上所作的主旨报告《 <材料失效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与实践》中,通过科学系统的材料分析程序揭示了泰坦尼克号快速沉没的根本原因。


科研人员在对泰坦尼克号备用件进行性能复检后,发现船板和铆钉均含有大量超标的MnS夹杂物及P元素,船板韧脆转变温度大于32℃,而当时的水温是-2℃。因此可以断定,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时的失效特征是脆性断裂(失效模式),因为铆钉和船板含有大量MnS夹杂物及P元素且航速过快(23节)。在冰山撞击力作用下,固定船板的一些铆钉发生断裂、铆钉孔边开裂和撞击处船板裂开(失效形式)。随后在冰山的持续碰撞下,铆钉孔处的夹杂物、孔边机加工缺陷和冰山撞击处的裂口(失效缺陷)因船板材料脆性发生快速扩展,形成几十米长的大裂口和更多的裂缝,船体右侧水密舱先后灌水,裂缝间连体形成更大的裂缝,从而导致六个水密舱大量进水、偏心受载,由此发生整体倾斜(失效机理),泰坦尼克号最终断裂成多段快速沉没于海中。


     因此,泰坦尼克号的失效是在冰山撞击力、铆钉与船板的断裂韧性低及航速过快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低应力脆性断裂(失效原因)。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