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提名书撰写的基本思路
科技奖励申报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提名书的准备和撰写,大多数评委是依靠短期内快速审阅项目提名书内容,获取对成果的第一印象、了解成果的科技含量与水平。因此,提名书的撰写质量直接影响到成果最终获奖与否。如何撰写好提名书,是提高成果获奖率的核心问题。
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科技奖励工作的体会与经验,以国家科技奖为例,系统全面地对奖励提名书的撰写思路和报奖标准以及条件进行探析,为科研人员衡量自身成果水平,量体裁衣、有的放矢,提升其成果获奖率提供借鉴和参考。
提名书的撰写思路具体介绍如下:
1、必须找出行业或者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者技术瓶颈
在撰写提名书之前,必须弄清楚本领域当前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或者技术瓶颈是什么?首先要梳理清楚这些问题或瓶颈,对照一下自己成果有哪些创新,再开始动手整理材料。
2、必须在众多突出问题中找准本成果所解决的科学问题
可能有很多影响行业生产发展的问题,既有科学问题,也有政策问题。科技奖奖励的是解决了科学问题的创新性成果,政策问题属于社会科学,不在科技奖励之列,而且很多社会问题也并非科学家所能解决。生产上这个突出问题之所以没有解决,必然隐藏着某些科学问题。优秀的科研成果从整体研究思路的提出,到每一个创新点的凝练,都必然蕴藏着科学问题。只有具备解决科学问题的创新,才能算是科技创新点。所以,撰写成果提名书时一定要从自己的研究成果出发,对行业存在的科学问题进行仔细梳理,行业可能存在很多科学问题和瓶颈,每个团队的研究领域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科学问题都能解决。所以,撰写提名书时,必须把成果自身解决了哪些科学问题一一找出。
3、创新点与成果自身解决的行业关键问题必须一一对应
没有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研究结果,只能称之为科研工作的过程产物,不能说是科技创新。所谓科技创新,必须是解决了行业存在的科学问题,而且由于这些科学问题的解决,引领了行业科技进步或者生产发展。反过来说,行业科技进步了或者生产发展了,是因为成果自身解决了这些科学问题或技术瓶颈。两者之间必须有着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在描述成果创新内容时,不能只是一味强调研究结果的重要性,而是必须突出成果创新在方法和技术手段方面的先进性与创新性。
4、提名书必须是具有创新性、贡献性,是科研工作的高度凝练与总结
一个科学家一生在某个专业领域可能做了许许多多的研究工作,但具有社会贡献的创新性工作,可能也就只有一小部分。科技奖励提名书要讲的就是这一小部分能打动别人的科技创新的故事。所以,成果提名书不是一个科学家一辈子科研工作的总结,不能把什么都往里面装。把与解决行业或者生产问题无关的研究内容装进提名书,看起来有厚度,有体量,但这只能叫堆积或者拼凑。
5、必须给同行报奖留有空间,申报书的创新内容切勿面面俱到
许多成果的提名书,内容很多很杂,给人的错觉似乎这个成果获奖后,同行们都可以偃旗息鼓无内容可报奖了。岂不知这极易引起同行反感、质疑甚至刁难。还有的提名书虽然涉及创新内容较多,但是每一部分都不深入、不仔细,为了追求厚度或者体量,把一些和关键创新点直接关联度不大或者毫无关联的专利、论文、获奖、第三方评价等支撑材料堆积其中,这实际上也属于一种堆积与拼凑。所以,提名书的内容一定要体现解决了核心问题的关键技术创新,毫不相干或者关联度不大的内容和支撑材料要坚决舍弃,务必做到精简、瘦身。
6、各部分创新之间必须有一条关系严谨的逻辑主线
提名书不论薄厚,体量不论大小每部分都得有科学问题;创新再多,每部分之间都得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整个成果每部分必须有环环相扣或者递进式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是一个一气呵成的完整的逻辑链条,上游创新点是实现下游创新点的基础和支撑,下游创新点是实现上游创新点的进一步升华;缺损一个环节,前后无法互相支持,就可能给整个成果造成硬伤。所以,成果的创新内容不能仅仅是单纯的毫不相干的内容相加或者平行罗列在一起;更不能采取拉郎相配的办法,把根本不存在任何合作关系的研究单位的毫无逻辑关系的创新内容,临时拼凑在一起。
7、提名书在语言文字表述上必须“让同行看着有水平、让外行看着有高度”
很多科技奖励都要经过网络评审,而网络评审主要是网评专家一个人在计算机终端按评审标准对成果提名书进行背靠背审阅打分。网评专家的选择原则是“专家跟着学科走”,成果涉及什么样的学科,就有可能抽到什么样的专家。每个成果都会不可避免地面对许多非小同行专家,甚至是大外行专家。一般来说,评审专家中同行少、外行多;由于专业有差距,80%以上专家有可能看不懂你的提名书。所以在语言文字表述上,如何能打动80%的外行专家并使其投赞成票,是报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撰写提名书时,语言文字不能太过于专业或者学术化,要尽力做到让80%的专家看懂80%的内容即可,亦即“让同行看着有水平、让外行看着有高度”。
申报科技奖励成功与否,成果本身的水平占主要因素,但报奖前的准备工作同样意义重大,故有“七分研究内容,三分艺术加工”的说法。“三分艺术加工”不是弄虚作假,也不是哗众取宠,是在充分了解成果创新内容与贡献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各个奖种的申报标准与条件,精准选择奖项,量体裁衣,有的放矢,努力凝练提升提名书的质量。通过这样的“加工”,优秀的成果才更容易脱颖而出,金子才会闪耀光芒。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8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