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 生物医用材料腐蚀案例
2018-06-07 16:58:24 作者:侯保荣等来源:

    自19世纪以来,人们一直采用骨移植术,通过植入自体骨、异体骨和人工骨等代替材料来修复大范围骨缺陷。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类对自身的医疗康复事业格外重视。社会人口老龄化、交通工具大量涌现,生活节奏加快,疾病、自然灾害、事故的频繁发生和局部战争等,导致人类意外伤害剧增。目前,每年发生创伤的人数在全世界约数千万,在我国约数百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骨创伤者。同时,创伤、肿瘤和感染等原因造成的骨缺损每年都在折磨着众多的患者。据了解,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产值约为8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与人体接触、介入或植入人体内的医疗器械约占整个市场的50%,2008年全球脊椎修复材料的产值就达到了7亿~8亿元,可见,对植入性材料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与日俱增。


6108-109.jpg


    随着钛和钛合金在飞机上的成功应用,它们也逐渐进入到医学领域,由于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等,成为了最具发展前景的医用金属材料之一。但是医用金属材料植入体内后长期浸泡在含有有机酸、碱金属或碱土金属、Cl-离子等构成的恒温电解质环境中,加之蛋白质、酶和细胞的作用,其环境非常复杂,如图6-109所示为植入图解,由于植入材料在植入人体后发损耗,使得钛合金植入材料的使用寿命受到限制。如图6-110所示为人体大臂中嵌入的骨板和骨钉,由于骨板骨钉疲劳腐蚀,骨折不愈,术后9年左上臂再次外伤,不得不进行二次手术,取出外固定支架再植入新的骨板。以如图6-111的人造关节为例,一般为20~30年左右,如果由于养护或使用不当还会大大降低其寿命,致使人造关节功能丧失,由此不仅需要二次手术,还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开销。以人造膝关节为例,每只花费一般在4~6万左右,加之手术以及后期护理的费用,这笔开销是非常昂贵的,对于大多数人很难承受。由于医用材料腐蚀而引发二次手术,不仅需要花费大笔的费用,还要承受痛苦的折磨,如果能加强医用材料的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对于减轻植入者的痛苦,减少医用的费用,节约材料都大有裨益。


6110.jpg


    Mg是一种非常轻的金属,它的密度是1.74g/cm3,在所有的金属结构材料中密度最小,与人体骨的密度接近,并且Mg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相容性,弹性模量和抗压屈服强度也更加接近人体骨,因此更适于在骨等硬组织修复和心血管介入支架方面的临床应用,如图6-112为血管支架效果图。

 

6111.jpg

 

    由于植入材料的工作环境是在人体内部,人的体液成分和工作机理十分复杂,并且存在大量的Cl-离子,恰恰镁合金在含Cl-介质中呈现严重的局部腐蚀,如图6-113所示,这使得镁合金医疗器械的服役寿命很难估计,同时,镁合金腐蚀引入的化学元素,如铝、锌、铁等元素,随着镁合金的腐蚀与降解速度过快,可能会引起人体内微量元素含量超标,长期使用会损害植入者健康。镁合金植入材料的过快腐蚀会使材料的使用寿命难以估计,并且还会带来其他附加疾病,甚至可能引起二次手术,增加了病患的痛苦。同时,二次治疗的费用也是比较昂贵的,以心血管支架为例,国产支架手术的收费大约在每支2万左右,植入进口支架大约每支3万左右,且植入支架数量视心血管堵塞情况而定,此外手术还要考虑到有无并发症、病变与否等诸多情况,如若由于材料发生腐蚀而需要定期更换,医疗费用是相对比较高的。


6112.jpg


    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使用后,从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的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处理步骤,涉及到许多复杂循环操作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常常会造成器械生锈,如图6-114。医疗器械虽然大部分是不锈钢材质,具备较强的抗腐蚀性,但仍较容易被离子含量较高的弱酸性物质如血液、黏液及体液等腐蚀,且细胞外液中含有大量氯元素,它会强烈的腐蚀不锈钢。于此同时,消毒剂、生理盐水、灭菌蒸汽、外来锈物也会引起器械锈蚀,有时器械在清洗后没有进行有效的上油维护也会出现锈蚀。锈渍是医疗器械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它的存在不但会对器械造成损坏,影响器械的寿命,还会滋生细菌,影响消毒灭菌效果,造成消毒灭菌失败,如果使用这样的手术器械,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严重的可能还会危及患者生命。每年由于器械腐蚀而不得不更换大批的手术器械,带来了一大笔经济开支。


611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