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人才 > 人物专题 >

曹楚南院士:材料“护航”六十载

发布时间:2013.06.07 09:56:58信息来源:腐蚀防护之友作者:靳婉平

  曹楚南

  腐蚀科学与电化学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加入九三学社。并担任九三学社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历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第五届理事长,第六、七届名誉理事长,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腐蚀电化学与测试方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编委会主任,国际学术刊物《Corrosion Science》编委,辽宁省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常委。获得过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称号。

曹楚南

  大气、水与土壤,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它在成为人类生命摇篮的同时,也悄然无声地对人类生产创造的“财富”产生“破坏”。大气、水与土壤的腐蚀,往往随时间的延长而加剧,最后导致材料的失效。据统计,我国因为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影响,每年会损失上干亿人民币。

  为了保护我们创造出的“财富”, 延长其寿命,多少优秀的学者全心参与到这场人类与环境的“战斗”中。本刊今天要介绍的,就是这场“战斗”中的领军人物--曹楚南院士。

曹楚南先生

  新中国第一批本科生

  在现代社会中,钢铁这种被称为黑色金属材料的使用几乎是无处不在,它们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但腐蚀速度却比较快,因此,如何有效遏制和减缓它被腐蚀的速度就成为人类的一大课题。曹楚南院士所研究的就是这么一个重要课题,他数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与这场悄悄进行的破坏作斗争。

  曹楚南院士1930年8月出生于今锦丰镇合兴办事处光明村,曹姓在合兴光明村是个大姓,曹老的父亲曹仲道先生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经历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人生道路漫长而曲折。老先生生有六儿两女八个孩子,四子即为曹楚南,因生养时父母在汉口工作,故取“楚”字。

  由于幼时强记能力较好,在进入高中二年级以前,曹楚南一直依靠临时强记应付考试,对学到的东西并不很理解。1945年他在著名的江阴(今属张家港市)梁丰中学以免试的成缋直接升入该校高中部,当时他的文科成绩要比理科好。

  读完高一后,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那时正好有一位爱好数学的年轻人在暑假开办补习班,教授学习几何和三角的方法。这正是他学得不好的两门课程,于是他决定参加补习。

  正是这一个多月的学习,使他改变了对数学课程的畏惧心理,开始喜欢上三角和几何中的逻辑思维方法,并学会了不依靠死背公式而是真正理解原理,并尽可能懂得各个公式间的相互关系。于是从高中二年级开始,他不再用强记的办法来应付考试,踏实地学习知识,此后他在班级中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1948年5月,曹楚南正积极复习功课以迎接即将到来的学期考试和随后的毕业考试(统考高中三年课程)时,突患急病,动手术后身体非常虚弱,但他仍然坚持返校考试,按时毕业。随后在两位同学的动员下,他到上海参加几所大学的招生考试。曹楚南拖着虚弱的身体,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仍坚持不懈,最终被两所大学录取。经过一番思考,曹楚南最后决定上同济大学理学院的数学系。由于同济大学新生须读一年新生院预科后才能进入本科,故曹楚南于次年解放后的9月份才进入该校理学院。经过慎重考虑后曹楚南转入了化学系。所以他虽然是1948年考入大学,实际上却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届本科生。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分享到:

本期焦点

关于第二十一期防腐...
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权,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已从2004年开始开展防腐蚀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工作。认证工作包括对申请者专业技术知...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