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News | 月球正在"生锈",都是q地球惹的"祸"!
2025-11-05 13:35:38 作者:考拉腐蚀 来源:考拉腐蚀 分享至:

 

The MOON is rusting - 
Thanks to ‘WIND’ blown all the way from EARTH!
Lunar minerals generate the rust mineral haematite when bombarded with high-energy oxygen particles.

 

月球正在“生锈”,都是地球惹的“祸”!

 

月球上含铁矿物受到高能氧粒子的轰击,变成了“铁锈”——赤铁矿。

 

科学家发现,从地球吹向月球的氧粒子能将月球矿物转化为赤铁矿(也称为铁锈[1])。中国澳门科技大学行星科学家Ziliang JIN表示,这一发现加深了研究人员对地球与月球之间深度关联的理解——并揭示了月球如何保存这些相互作用的地质记录。上个月,他和同事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大多数时候,地球和月球都沐浴在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中。但每月约有5天,地球会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阻挡大部分太阳粒子洪流。在此期间,月球主要暴露于那些原本是地球大气组成部分、后来被吹入太空的粒子——这种现象被称为“地球风”。

这种风含有多种元素的离子,包括氢、氧和氮。当这些带电粒子撞击月球时,它们会植入月球土壤[2]的表层并引发化学反应。

2020年,科学家报告称印度“月船1号”(Chandrayaan-1)任务在月球两极附近发现了赤铁矿[3]。赤铁矿是一种富铁矿物,通常在岩石与水和氧气反应时形成。但月球的化学环境并不利于氧气存在,这意味着形成赤铁矿的氧气可能来自其他地方。2020年那篇论文的作者推测,氧气可能来自地球风。

实验证明

JIN和同事决定在实验室中验证这一想法。他们通过将氢和氧离子加速到高能来模拟地球风,然后让这些离子高速撞击已知存在于月球上的富铁矿物单晶。

用高能氧离子轰击矿物后,部分晶体转化为了赤铁矿;而用氢离子轰击赤铁矿时,部分赤铁矿又还原成了铁。

JIN表示,结果表明:月球每月穿过地球风时,会发生许多化学和矿物学变化。或许最重要的是,这些结果表明地球风中的氧气能在月球上形成赤铁矿。

“这是一项出色的实验,”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行星科学家李帅(Shuai Li)说,他是2020年那项发现的团队负责人。“实验设计非常巧妙”,有助于梳理出在月球上形成赤铁矿的各种影响因素。

李帅表示,他希望未来能有任务带回月球赤铁矿样本,以便研究人员分析其中的氧气,确认其是否源自地球风。

  1. Zeng, X. 等. 《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 Res. Lett.)52, e2025GL116170 (2025).
  2. Terada, K. 等. 《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1, 0026 (2017).
  3. Li, S. 等. 《科学·进展》(Sci. Adv.)6, eaba1940 (2020).

 


扩展阅读:

 

月球赤铁矿形成与地球的关系:地球风驱动的氧化过程

一、地球风:月球赤铁矿的“氧化剂来源”

地球上层大气中的氧气通过磁层等离子体过程被输送至太空,形成“地球风”(Earth wind)。当月球进入地球磁层阴影区(每月约5天,地球遮挡太阳风)时,月球表面主要暴露于地球风,其中的高能氧离子成为月球赤铁矿形成的核心氧化剂

  • 文档证据
    月球近侧赤铁矿丰度显著高于远侧,印证了地球风的方向性——近侧更易接收地球大气输送的氧气,而远侧因背对地球接收极少
  • 实验验证
    2025年实验室模拟显示,高能氧离子轰击月球富铁矿物(如辉石、斜长石)可直接生成赤铁矿;反之,太阳风氢离子(H⁺)会将赤铁矿还原为金属铁,进一步支持氧气的氧化作用主导赤铁矿形成

二、地球风与月球环境的协同作用

月球赤铁矿的形成需地球风与月球本地条件(地形、水、太阳风)共同调控,地球的影响贯穿“生成-保存”全链条:

1. 地球风提供氧化反应的“原料”

地球风中的氧离子植入月球表土后,与撞击或热驱动释放的Fe²⁺(来自月球矿物)发生氧化反应:
4Fe²⁺ + 3O₂ → 2Fe₂O₃(赤铁矿)
此过程需微量水(羟基或分子水)参与以促进Fe²⁺释放,而月球高纬度地区的水富集(源于彗星撞击或太阳风)为反应提供了必要条件

2. 地球遮挡太阳风减少赤铁矿的“破坏”

地球风阶段(地球遮挡太阳风时),月球表面氢离子(H⁺)通量骤降,避免赤铁矿被还原(H⁺为强还原剂)。高纬度地区因太阳入射角低,常年氢通量仅为赤道的9-26%,进一步降低赤铁矿被破坏的概率,因此成为赤铁矿主要分布区

 

 

3. 地球引力影响赤铁矿的“空间分布”
  • 纬度差异
    地球风氧气主要到达月球中高纬度(60°以上),低纬度因持续暴露于太阳风氢离子,赤铁矿难以保存
  • 地形依赖性
    赤铁矿富集于东向/赤道向斜坡,因这些区域更易接收地球风氧气与撞击产生的水,形成“有效氧化环境”

三、科学意义:地球与月球的“地质互联”

月球赤铁矿是地球-月球相互作用的直接产物,其分布和同位素组成可能记录了地球大气演化史

  • 不同年龄撞击坑中的赤铁矿可保存地球远古大气的氧气同位素信号,未来采样返回任务有望通过分析这些矿物,反推数十亿年来地球大气的氧含量变化
  • 该机制为无大气天体(如小行星)氧化矿物的形成提供了新范式——即通过行星际气体(如地球风)输送氧化剂,而非依赖天体自身大气

总结

月球赤铁矿的形成是地球风氧气输入、月球本地水-铁矿物供给、太阳风还原抑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球不仅通过大气粒子直接提供氧化反应的“燃料”,其引力和磁层还调控了赤铁矿的空间分布与保存条件,使月球成为记录地球-太阳系相互作用的“天然地质档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