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国旗杆“长高”背后的钢铁力量
2024-10-10 15:42:05 作者:热处理生态圈 来源:热处理生态圈 分享至:

 1949年10月1日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
按下控制按钮
启动中国第一个电动升旗装置
升起新中国第一面国旗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迎风飘扬

 

 

 

 

 

原本计划30米高的国旗杆
由于种种原因却只能做到22.5米
然而,正是这开国大典国旗杆上的“遗憾”
几十年来见证着中国钢铁工业的进步 

 

 

 

计划30米高的旗杆却只能做到22.5米

 

 

  还记得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电影

 

 

在开篇《前夜》中

黄渤饰演的国旗杆设计安装者

林治远的故事吗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诞生了

 

为了能让国旗在开国大典上顺利升起

新中国诞生前夜

天安门广场国旗杆

设计安装者林治远和他的团队争分夺秒

反复调试着中国第一个电动升旗装置

…… 

当时

林治远接到布置旗杆的任务时
一下犯了难
他回忆说:
这个旗杆必须高达30米,
才能和天安门城楼形成完美的比例,
30米相当于11层楼那么高。
到哪里找30米高的旗杆?
钢铁厂根本生产不出来呀!
怎么办?
林治远和他的团队
几乎跑遍了整个北京城也无果
最后
林治远不得已跑到北京自来水厂的车间
找到直径大小不一的钢管
套起来进行焊接
即使这样
只能做到22.5米
如果再长
就不能保持旗杆的稳定性了

这第一根国旗杆
一立就是42年
直到1991年4月15日
天安门广场国旗杆才被更换成
首钢集团用四节无缝碳素钢管焊接而成的
总长32.6米的新旗杆
“长”高了将近10米 

 

 

  1991年4月16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天安门广场新旧旗杆更换的新闻

 

 


开国大典上国旗杆的“遗憾”
见证着中国的日新月异、高速发展
也在无声诉说着
曾经的奋斗和今日的辉煌 

 

 

 

 

中国钢铁在各行各业熠熠生辉

 

 

 从材质到焊接

 

 

从喷砂到维护

天安门广场国旗杆“拔节”的背后

承载着中国钢铁人

对技术创新的极致追求

和让国旗永远“高高飘扬”的朴素信仰

 

当初的一根旗杆

难住了一个国家

当下

从“神舟”飞天到“北斗”指南

从“白鹤”亮翅到“蓝鲸1号”海底寻宝

……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中国钢铁日渐丰富多元的

形态性能、应用场景

在各行各业熠熠生辉

 

首钢集团“蝉翼钢”精心打造的录取通知书

 

钢铁,可以“轻薄如蝉翼

蝉翼钢”是超薄规格5G用钢

主要为5G基站

信号接收器、信号发射滤波器、集成电路板等用钢

因厚度薄如蝉翼而得名

“蝉翼钢”由首钢集团研发并实现工业化生产

其最大的挑战在于既要薄又要宽

一般来说

钢铁板材的宽度与厚度的比值达到4000

生产难度就已经很高了

而首钢生产的“蝉翼钢”宽厚比

超过了11400

该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宝武“手撕钢”生产线

 

钢铁,可以“化作绕指柔

随着科技的发展

钢铁笨重的既往形象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一卷钢材

却有极好的延展性

展开后用手轻拉便能撕开

甚至可以做成剪纸作品

被形象地称为“手撕钢

轧制“手撕钢”的过程形象地说

就像擀面皮

中国宝武的车间里

20根轧辊同时在擀

既要薄、又要均匀

还要没有划痕

这种厚度只有头发丝六分之一的不锈钢

不仅能够抵抗反复折叠

还具备强大的耐腐蚀、抗氧化功能

如今更是成为高新技术领域的“宠儿”

也正因如此

“手撕钢”的价值堪比黄金

 

首钢集团“蚕丝钢”制作的文创产品

 

钢铁,也可以“纤细如蚕丝

蚕丝钢”的生产工艺十分复杂

将长度近2米、直径15公分的

圆柱形钢锭与十余种元素

在1600℃高温下反应融合

再经过首钢集团硬核工艺的轧制、拉伸

才能生产出如同“绒丝”一样精细的“蚕丝钢”

别看“钢铁艺术”如此精美

实际上“蚕丝钢”大有用处

主要用于天然气工业窑炉和汽车尾气净化领域

 

中国钢铁科技的进步

从天安门广场到祖国的四面八方

您可曾想到?

曾经“傻大黑粗”的钢铁产品

如今可以

薄如“蝉翼”、细如“蚕丝”

贵如“黄金”、美如“艺术”

在见证历史的开国大典背后

是千千万万个如林治远一般

为“立国大事 必鞠躬尽瘁”的小人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