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启动的新一轮院士制度改革中,院士增选的推荐机制和评选流程发生了显著变化。
院士推荐方面:
新修订的两院章程称,院士增选实行推荐制,候选人由院士和学术团体推荐。具体而言,在推荐环节,根据两院2023和2025年发布的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每位院士只能推荐一位候选人。对65岁以下的候选人,2023年以前需要三位院士的联合提名才能入选,现在只需一位来自本学部或专业相近的院士推荐即可。院士手中的“推荐票”从三票降为一票。通过限制名额,院士在推荐候选人时将更慎重,提名的含金量得以提高,避免了“凑数”现象。
评选流程方面:
2023年前,院士评选要经过两轮评审:第一轮,在学部内,由学部常委会组织各专业组和学部全体会议,对被提名人进行评审,产生一份正式候选人名单,随后,各学部再根据当年分配下来的名额,对这些正式候选人实行差额比例为20%的无记名投票,也就是说,候选人中的五分之四可以进入最终的全院投票环节。第二轮,举行全院院士增选大会,终选采取等额选举,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数超过投票院士人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当选。
改革之后的2023年,第一轮初选环节变为外部同行专家盲评,据悉,两院都建立了外部专家数据库,如长江学者、杰青等更广的学术专家群体被纳入其中。第一轮参评的外部同行以不参评的长江学者、“杰青”、“领军人才”为主,也有部分海外华人学者,每个学部会按照不同专业领域来分组组织外部专家,每组几十人,评审时采取封闭式管理,专家需要独自评审材料和投票,监管严格,三餐饮食都是送饭上门。而且,评审投票的时间总体上被大幅压缩,第一轮外部同行评审只用几天就完成,此后立即进入第二轮大会投票环节,整个评审进程大大加快。
第二轮院士大会投票环节,新一轮改革也进行了调整,从过去的等额投票改为差额投票,规定参会院士按20%差额对候选人投票,获得赞同票数超过投票人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按各专业学部增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序当选院士。由于过去第二轮是等额投票,最核心的筛选过程实际发生在学部内部初选阶段。终选投票几乎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所以在大会投票日,尽管是全体投票,但许多院士不参加。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