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轮“双一流”预测!这些学科,最有潜力
2025-05-14 11:57:47 作者:高绩 来源:高绩 分享至:

 

“双一流”扩容,怎样扩?


5月10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的强国之路与“双一流”建设模式创新研讨会上,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谈到,“双一流”建设的方向,不仅要做好“优本扩容”,同时从战略上考虑,“优研扩容”已经在路上。目前,我国已有“双一流”高校147所,“双一流”学科达400多个,但这一数量仍然不能满足老百姓对“上好学”的期待。


一流学科,局势如何?

《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共117个一级学科,除去军事门类的11个一级学科,余下的106个学科布点规模不一,“双一流”建设数量也各不相同。一些规模较大的学科在“双一流”建设上或存在扩容空间。


从布点规模上看,数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的布点数量超过110个。“双一流”建设方面,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双一流”建设数量最多,有32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按第一轮“双一流”学科统计,下同)。化学(24个)、生物学(18个)、数学(15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4个)“双一流”建设数量位列前5,机械工程、临床医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生态学、物理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双一流”建设数量位列Top10。


在既有“双一流”建设中,部分学科的“双一流”建设数量十分有限,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公安学仅有1个“双一流”学科。诚然,这种局面与当时的布局规模和学科本身性质不无关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新兴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如今已成为高校增列的热门学科。同时,一批布点规模较大(博士点数量处于前50%,即>30)的学科,“双一流”建设数量目前仍然不多,如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等医学学科的“双一流”学科数占博士点总数比例低于平均水平。


急需学科,亟待“扩容”

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战略研究基地副主任王传毅在研究中指出,学位授权审核是国家牵引学科布局的一项基本制度,前瞻性地支持国家战略急需学科方向的发展。去年落下帷幕的2023年度学位授权审核增列是《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实施以来的第一次学位授权审核增列,也是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以来的第一次学位授权审核增列。


从增列结果来看,基础学科、工学学科交叉学科在布点规模上扩张明显。体现了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科布局的方向趋势。


优势学科,冲击“扩容”

北京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学科是当代制造工业体系建设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石,其研究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科技战略的实施。当前,全国高校中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点数量超110个,“双一流”建设数量为12个,远远少于相近规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双一流”建设数量占博士点数量的比例也低于平均水平,在下一轮“双一流”中或存在扩容的空间。


“构筑大平台、汇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的角度出发,一批高校的机械工程学科建设水平已在核心指标上有所突破。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在姜澜院士孙逢春院士等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近年来卓越发展。学校2021年改制成立的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奖励。2024年,姜澜院士主持的“极端光场制造科学与工程”基础科学中心项目(B类)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立项资助,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更进一步。


图片来源:北京理工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202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通知,18所高校增列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位列其中。近年来,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跃的带领下,西电集成电路与工程学科搭建平台,聚焦前沿,保持优势,深挖广拓,将西电的光辉名片擦得更亮。


图片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校2023年3月获批的模拟集成电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十四五”第一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实验室面向工业控制、雷达与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聚焦模拟前端集成电路、射频集成电路、智能光电集成系统、高效功率集成电路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模拟集成电路与系统技术研究,研制产业化和工程化集成电路产品。


2024年1月,学校成立集成电路学部,基于长期以来在电子科学等领域的深耕优势,学校以西安校本部和杭州研究院为主要建设阵地,并协同重庆研究院共同推进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开展产教融和人才培养。设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搭建起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多个重大平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