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编委】《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25年新增青年编委简介(三)
2025-03-14 15:48:26 作者: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来源: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分享至:

 

青年编委

简介

    应    韬    

        上海交通大学        

 

应韬,本硕博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副研究员,国家级青年人才,上海市青年东方英才。担任全国镁合金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大会/有色金属国际新材料大会镁合金分会主席。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不锈镁合金、材料基因设计和燃料电池用轻合金双极板。主持或参与了173重点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华为公司攻关项目等20余项,已在Corrosion Science, Acta Materialia,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已授权专利十余项,开发的高性能镁合金已在航空航天,电子通讯等诸多领域应用,其中研制的不锈镁合金荣获“2022中国有色金属十大进展”和“2024年上海市优秀发明金奖”。

 

    曹福勇    

            厦门大学            

 

曹福勇,厦门大学特聘副研究员、福建省高层次B类人才、厦门市B类人才。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材料学院,2015年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长期从事先进高性能镁合金的开发与应用和电化学腐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重点研发子课题、福建省自然科学项目、福建省教育厅高校人才项目以及多项横向项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华为、比亚迪、美的等企业的研究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在Corrosion Science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多次参加国际腐蚀会议并作口头报告,获得广大国际同行的好评。在成果转化方面,其开发的多款高性能镁合金正在应用转化中,获得“第一届厦门大学富有转化潜力科技成果”奖,2023厦门大学火炬创新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现担任厦门市腐蚀防护协会理事和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Corrosion Communications和材料开发与应用等杂志的青年编委,2023年被斯坦福大学排入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

 

    田会云    

        中国海洋大学        

 

田会云,博士,博士后,202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从事极地环境用材料腐蚀、环境敏感断裂与摩擦磨损行为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山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等科研项目8项,参与军委科技委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科研项目4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与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船舶第725研究所、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山东钢铁集团等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合作多项科学研究项目。围绕极端海洋环境材料腐蚀防护取得突出研究成果,并且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包括领域顶级学术期刊Corrosion Science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入选中国科协与山东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最具学术价值论文二等奖,多次在本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和口头报告。

 

    王乃光    

        广东工业大学        

 

王乃光博士2013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担任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镁-空气电池阳极材料和阴极氧催化剂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等。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Appl. Catal. B: Environ. Energy、J. Mater. Chem. A、J. Magnes. Alloy、Corros. Sci.、J. Power Source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Alloys Compd.、Electrochim. Acta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专利3项。多次在本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担任多个期刊的审稿人以及《稀有金属》和《Corrosion Communication》的青年编委。

 

    付    禹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付禹博士2023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获工学博士学位。现担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石油化工环境材料的腐蚀和氢损伤行为研究以及耐蚀合金/涂层的设计。博士期间在德国马普所腐蚀组Michael Rohwerder教授团队联合培养,从事高熵合金的氢分布探测和表面膜特征研究。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青岛市博士后应用项目一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管网东部原油储运公司,中石化胜利油田,中石油长庆油田,中石油新疆油田,烟台港等公司的多项合作研究项目。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orrosion Science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多次在本领域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综合组全国一等奖。担任Corrosion Communications, Anti-Corrosion Methods and Materials,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等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人。

 

    阳颖飞    

            暨南大学            

 

阳颖飞博士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担任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副研究员,获暨南大学“青年托举”人才、“暨南杰青”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金属材料的表面功能涂层设计、制备及评价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装备预研子课题1项等国家级项目4项,主持广东省面上项目、广东省区域联合项目、广州市区域联合项目、广州市“续航”计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项。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orrosion Science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3/10),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一等奖1项(3/16)。多次在本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担任《特种铸造》、《Corrosion Communication》等杂志青年编委,担任Corrosion Science,Surface and Coating Technology等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人。

 

    苏宝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      

 

苏宝献博士202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期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联合培养一年。现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助理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先进金属材料、增材制造、高熔点高活性合金熔凝理论与技术、腐蚀与防护等研究。入选哈尔滨工业大学春雁英才计划、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引导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面上基金等项目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orrosion Science、Advanced Scienc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Additive Manufacturing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高被引论文1篇,期刊优秀论文奖2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参编专著1部。获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黑龙江省优秀毕业生、NFSOC博士论文卓越计划。担任Corrosion Communications、《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河北冶金》 等期刊青年编委,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专委会委员。

 

杨    耀

        上海交通大学        

 

杨耀,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于2020年获得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机械与制造工程专业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金属电化学腐蚀与防护、高耐蚀镁合金设计研发等科研工作。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主持和参与了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联合基金等项目。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Corrosion Science、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引用700余次。曾获得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中国科协第九届青年托举工程资助,Corrosion Communications优秀青年编委等奖励。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