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薅秃了!吉林大学再失一名院士,70岁以下全职院士仅剩3人
2024-05-06 14:11:44
作者:材料学网 来源:材料学网
分享至:
自“双一流”建设启动以来,国内高校对高水平人才的渴求日益强烈,优秀人才的引领效应逐渐凸显,成为推动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才华横溢的学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对于吉林大学而言,当前却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水平人才的流失。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股人才流动的大潮中,北京师范大学迎来了一位新任校长,她就是来自吉林大学的于吉红院士。于吉红院士的到任,不仅为北京师范大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吉林大学在人才管理和发展战略上的挑战。于吉红院士的离开,无疑是对吉林大学的一大损失。她的学术成就和领导才能,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她的离去,不仅让吉林大学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领导者,更让其他高校多了一位重量级的竞争对手。这一现象,值得吉林大学乃至所有高校深思:如何吸引和留住高水平人才,如何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于吉红院士的任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高校在人才竞争中的激烈态势。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寻求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以期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而对于吉林大学而言,如何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提高人才待遇和发展空间,以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已成为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总之,吉林大学高水平人才的流失,既是一个警示,也是一个挑战。它提醒我们,要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为优秀学者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同时,也要关注人才流失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制度层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共同推动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这也意味着,吉林大学再度流失一位全职院士!该校70岁以下的全职院士只剩下3位了。
吉林大学,这所拥有深厚学术底蕴的高等学府,不仅在人才培养上质量过硬,更汇聚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他们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在学术的天空,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近几年,吉林大学更是涌现出多位杰出的学者,他们在离开母校后,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成为中科院和工程院的院士,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迟立峰教授,是吉林大学的骄傲。他在这里完成了硕士学位,长期在吉大的超分子材料与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辛勤耕耘。终于,在2021年,他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他当选为了中科院院士。同样,马於光教授也是吉林大学的杰出校友。他在母校完成了本硕博的学业,并在吉大工作多年。他的学术成就同样让人瞩目,也在202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而王云鹏教授,更是吉林大学的传奇人物。他不仅是本硕博的校友,还曾担任过吉林大学交通学院的院长。离开母校后,他加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担任副校长。他的才华和努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最终在2021年当选为工程院院士。孙友宏教授也是吉林大学的优秀校友。他曾在母校担任建设工程学院的院长和副校长,后来出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校长。他的领导能力和学术造诣都让人称赞不已,于2019年当选为工程院院士。虽然吉大70岁以下的全职院士数量有所减少,仅剩下3人,但吉林大学的精神和力量仍在。这些优秀的学者,无论是在母校还是在外,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和成就,为吉林大学增添了无尽的光彩。吉林大学,一所由众多重点高校强强联合铸就的学府,院士数量堪称可观。根据吉大官网的数据,目前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计12人。然而,这个数字中包含了双聘和“资深”院士,如已经调任至华中科大的李元元院士,以及年事已高的沈家骢和徐如人院士,他们分别为93岁和92岁。在吉大的全职院士中,70岁以下的院士仅剩下3位:68岁的冯守华院士,59岁的张希院士,以及52岁的马琰铭院士。这些院士是吉大科研力量的中坚,但未来5-10年,吉林大学的院士团队能否保持在两位数仍是个未知数。张希院士曾在清华任职,他在吉大担任校长已有六年,卸任后可能会重返清华,届时吉大便会失去一位院士。52岁的马琰铭院士是吉大最年轻的院士,而如今新晋院士担任985高校校长已成为潮流。他目前担任吉大副校长,也许不久的将来,他也会调任其他985高校出任校长。吉林大学面临着院士团队“断层”的严峻问题,这无疑给吉大的科研发展和学术地位带来了挑战。吉林大学,这所蜚声国内外的985高校,被誉为学术界的“巨无霸”。其学科领域之广泛,人才储备之深厚,均堪称国内一流。目前,吉林大学拥有国家“杰青”42人,国家“优青”56人,这些人才构成了吉大稳固而坚实的学术梯队。作为区域学术的领军者,吉林大学在获得国家科技奖提名方面颇具优势,未来更有望培养出众多院士“候选人”,确保高水平人才的持续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吉林大学将继续在学术领域创造辉煌,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然而,面对不断加剧的人才流失现象,我们也深感忧虑。吉大地处非热门地带,培养一位院士殊为不易。因此,我们呼吁各界人士在选聘高校领导或考虑空缺岗位时,能够给予吉林大学更多的关注与支持,而非仅仅将其视为人才的“源头活水”。毕竟,保持吉林大学人才队伍的稳定,不仅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更关系到我国学术领域的繁荣与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