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科创活力TOP50,出炉!
2024-01-04 15:46:14 作者:高绩 来源:高绩 分享至:

 

他们,不循旧,大胆融合交叉学科创新;他们,敢闯敢干,而立之际便取得国际开创性成果;他们,以科技立命,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的重大问题。

他们,就是2023达摩院青橙奖得主。每人可获得自由支配的100万奖金和阿里达摩院的科研支持,是名副其实的科研新星!

 

无独有偶,由我国另一互联网巨头腾讯,携手杨振宁等科学家共同发起设立的“科学探索奖”和青橙奖类似,每年评选出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给予每人5年共计300万元的奖金。

 

这两项大奖均为中国青年科学家提供支持与帮助,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这些获奖者所在高校的科创活力。

 

今天,高绩整理了历届达摩院青橙奖(第1-6届)和科学探索奖(第1-5届)得主的高校单位信息,看看哪些高校获奖人数更多?

 

新青年,新科学!

自2018年奖项设立以来,共有54所高校的学者获达摩院青橙奖或科学探索奖,他们代表了中国科学最有希望的年轻力量。

 

从获奖总人数来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遥遥领先,各有40人以上;其次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有21人,位列全国第三。

 

此外,获奖人数位列全国前10的高校还有浙江大学(12人)、复旦大学(12人)、上海交通大学(10人)、南京大学(8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人)、东南大学(6人)和厦门大学(6人),这些高校均展现出不俗的科创活力。

 

 

青橙学者,潜力无限!

15位平均年龄仅33岁的中国青年科学家,组成了2023达摩院青橙学者(男团限定版)。

 

是的,这是青橙奖举办六届以来,首次获奖者全员男性。

 

据了解,本届有近五成的“青橙学者”在国内完成博士研究,并逐渐在国际学术舞台崭露头角。他们致力于攻坚重大基础性、颠覆性课题,走在“少有人走的路”上,正在陆续做出突破性的成果。

 

其中,不乏90后学者的身影。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张智涛,他首次研发出基于全有机高分子的可拉伸发光二极管,推动了国内新型柔性可穿戴电子发光材料在生物电子器件和医疗领域的应用发展。这位青椒还入选了2022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区榜单,获“发明家”称号。

 

还有专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的西湖大学工学院研究员王睿、专注女性不育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苏俊等青橙学者,均是年轻的90后。

 

人类的未来,正是有这么一群科研新青年,不断坚持热爱、彰显榜样,才更有希望。

 

精锐力量,潜心探索!

与达摩院青橙奖类似,作为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科学探索奖也倍受社会关注。

 

2023年9月23日,第五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十大领域的获奖青年科学家首次集体亮相并领取奖杯。

 

本次共有48人获得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上又出现许多“新面孔”。首位外籍非华裔获奖人诞生,数学物理学、交通建筑领域首次出现女性获奖人,不少机构和地域实现了“科学探索奖”零的突破……数个“首次”带给奖项多元化面貌,也印证着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和科研生态的不断优化。

 

彭新华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物理研究,她与来自大连理工大学、从事船舶工程研究的邹丽,来自同济大学、从事土木工程研究的周颖一起在本届获奖人名单中出现,也使得数学物理学、交通建筑两个领域首次诞生了女性获奖人。此外,香港大学副教授Joseph Ryan MICHALSKI成为“科学探索奖”首位外籍非华裔获奖人。他关于火星生命的研究计划激动人心。

 

过去五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潜心探索,已成为中国科研创新的一支精锐力量。截至2023年6月,获奖人在获奖当年及其后,共有7人研究成果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在科学类知名刊物《自然》《科学》《细胞》共发表论文29篇,共有839篇SCI论文向腾讯基金会或“科学探索奖”致谢。

 

最新一次两院院士增选,复旦大学教授沈维孝和彭慧胜、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游书力、厦门大学教授郑南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也是“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其中,沈维孝、郑南峰分别为各自学部中最年轻的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全球科技加速、中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机遇期,通过达摩院青橙奖、科学探索奖等学术奖项的公益支持,可以鼓励更多的年轻学者投身于科学研究事业,助力顶尖科研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实现国家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

 

衷心祝贺所有获奖的青年科学家们!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