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通知已经发布,2024年省部级奖励提名通知也将于春节后启动。回望过去20年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历史,展望未来奖励评选,科奖在线农夫(微信:nongfu321)发布“科技奖励申报的几个重要提醒”,供大家参考。具体细节以政府官方文件为主,本文仅供参考。
内容提纲 一、科技奖励提名书的本质 二、奖励提名书要回答的四个问题 三、科技奖励提名书与PPT的写作技巧 四、发明奖、进步奖的区别很大 五、提名等级的重要变化与应对措施 六、学科分类号,一开始就决定了命运 七、发现点、发明点、创新点按重要性排序? 八、应用证明、经济效益,真实性审查来了! 九、论文、专利等材料如何体现“高质量”? 十、奖励提名书完成后找谁指导? 1、小同行专家的评审特点:奖励和人才的评审,有的不是匿名评审,所以小同行评审的时候,只要一看单位名称、完成人姓名、成果名称,他们就知道这个成果水平高低,压根不需要看提名书的。 2、大同行专家的评审特点:因为学科和研究方向差异,大同行专家可能不熟悉评审项目、完成团队,他们需要对提名书进行审阅,做出准确判断,所以提名书的写作质量对大同行专家而言极其重要。就像一个普通人经过美妆,就会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至于内在、品行,是看不到的。 奖励提名书写作,要把握几个要点: 逻辑简单清晰、重点突出:在有限空间和时间内,向评审专家(大同行、小同行专家)展示最有用的消息(或专家最想看到的消息),获得专家认可,争取获奖; 根据评审专家是大同行专家还是小同行专家,改变写作策略,调整科普程度; 最有用消息:不是官话套话,是创新成果的重要性紧迫性、技术复杂性、技术先进性、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效果,要以醒目的形式、科普的语言展示出来。 2、怎么做的:即成果的发现点、发明点、创新点,利用专业词汇、图文并茂的呈现出来就好,要图文并茂,小孩子看不懂文字却能看懂连环画,这就是图文并茂的价值。奖励写作除了要做大科普,也要做部分专业描述,需要专业描述的地方就是这里。 3、做的怎么样:在客观评价、推广应用与效果重点阐述,也要在主要技术内容写出指标先进性。“为什么做”是提出问题,“做的怎么做”是回答问题的,要把满足国家战略需求,解决卡脖子的效果写出来,而且要列举出高质量的效果。 1、项目简介的写作逻辑 (1)项目背景(科普) (2)主要技术内容(专业+科普) (3)成果产出(科普): 自然奖:一般写5篇代表作的国际影响力,比如影响因子、国内外大牛的引用与评价等内容;还要写推动学科发展情况,比如列入专著、人才培训、平台建设、国际大会报告、获奖等。 发明奖、进步奖:文章/专著/指南/共识/工法/人才培养/学术大会/奖励荣誉情况,发明奖一般还要呈现专利的价值;推广应用/经济社会效益/行业贡献等,发明奖一般还要写出从0到1的颠覆性成果。 2、主要技术内容的写作逻辑 主要技术内容写作注意事项: 3、奖励提名书与答辩PPT的逻辑关系 确定总体思路,撰写提名书初稿,可长句子、可书面化语言; 根据提名书初稿制作答辩PPT,把书面语言转成图片语言、口语化语言,并试着演讲,根据语言习惯修改词汇表达; 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提名等级发生了重大变化,提名等级包括一等奖、一等奖或二等奖、二等奖。特别优秀的成果,可以在提名一等奖的基础上,加选特等奖。 国家为什么改?改后应对措施是什么?我们简单介绍和大胆推测一下。 2017年及之前,国家科技奖实行推荐制,推荐等级是比较随意的,推荐特等奖的可以降为一等奖,提名一等奖的可以降为二等奖。广大的奖励推荐单位,为了体现对成果的自信,大都申报一等奖,大都接受二等奖。 2018年-2020年,国家科技奖实行提名制,同时基于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的规定,“一二等奖独立表决,一等奖落选不会降格参评二等奖”。国家科技奖申报等级出现了重大分流,大部分申报二等奖,少部分申报一等奖。在实际执行层面,提名特等奖可以降格评为一等奖(每年都出现)、提名二等奖的可以破格评为一等奖(三年未出现)。这一策略下,申报一等奖是极为惨烈的。以离我们最近的2020年国家科技奖(通用项目)申报为例,科技进步奖受理67项,网评、答辩后通过19项,二次答辩后仅有9项最终获奖。其实另外10项都有获得二等奖的极大潜质,但都丧失了获奖机会。其后遗症在2021年、2023年院士评选中显现出来。 科技奖励的目标是奖励优秀,但游戏规则却将部分优质成果排除在外。不得不说,里面也有赌徒心理,愿赌就要服输。 “一二等奖独立表决评审”的机制,目前已经在广大省部级奖励层面实施,个人感觉是不合理的,让大量一等奖潜质的项目每年都潜在报奖的泥潭中,浪费了大量的精力。“科技奖励的目标是奖励优秀”,游戏规则是不对的,得改! 在这里得表扬北京市奖,等级设置合理。 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对提名等级做出了修正,提名等级包括一等奖、一等奖或二等奖、二等奖。对处于一等奖水平的成果、可接受二等奖的,可以提名一等奖或二等奖。作为缓冲等级,修正的是否合理,还要看具体实施情况。 依据《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2023年国家科技奖评审仍将实行定额定标的评审制度,无论是申报“一等奖或二等奖”还是直接申报“二等奖”,对志在二等奖项目可能不会产生影响,影响较大的依旧是志在一等奖的项目。 如果申报一等奖的项目较多,那一等奖获奖成果大部分仍将在申报一等奖的项目中产生;申报“一等奖或二等奖”,除少数极优秀的成果脱颖而出,大部分还将归于二等奖。 如果申报一等奖的项目不够多,那申报“一等奖或二等奖”可能存在较大机会。 具体还要看最终的国家科技奖受理名单,依据一等奖受理数量,评审策略也就明朗了。 上有阻力,下有追兵,拨开云雾,方见天晴。 成果三。标准文体组,包含了标准科学、考古文物、图书馆与情报文献、体育运动科学等复杂学科。如果报奖成果具备标准优势,在专业评审组不具优势,可以来这里看看,已有多个成果在这里取得了成功。 整体来讲,在科技奖励提名书或答辩PPT中,发现点、发明点、创新点按重要性排序是不合理的,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寻求一种最佳写作模式。 申报发明奖和进步奖都需要开具应用情况和效益的客观材料,比如验收报告、用户报告、技术合同、销售或服务合同、检测报告等。2018年之前国家科技奖填报说明中有正式的应用证明的模版,2019年后随着证明模式的多样化,取消了应用证明的硬性要求,但目前最常用的还是应用证明。 以高校、研究院所为主的各类报奖群体,都需要找不超过15家单位出具应用证明。这些应用证明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因为个人友情临时开具的,里面的经济效益是否合理,长期以来让人诟病。 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会对初评结果加强现场考察力度,审查应用证明和经济效益的合理性或许将提上日程。 一个合规的应用证明,是基于前期的产学研合作,一般会签有技术服务合同、技术服务费的银行往来账。因为专家不可能免费给企业服务,高校、研究院所等单位也不可能允许专家私下免费给企业服务,这涉及到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基本可以认定“没有前期技术服务合同,没有技术费往来账的应用证明”,真实性都是存疑的。 还有一个比较尴尬的事实,很多获奖的项目,技术转让费、技术许可费拿不上台面,往往在几十万,百万级别以上的寥寥无几。这与后期开具的每年几亿、几十亿的销售额、利润相比差距巨大。一般来讲,技术转让费应该与企业利润成正比,或者占到年度利润额的1-10%或者更高,才是正常的。所以可以认定“如果技术转让费没有或者很低、而实现很高利润的应用证明”的真实性也是存疑的。 令人期待! ①发表期刊、影响因子、引用次数(含高水平期刊引用次数)、封面文章、高被引论文、下载排名、搜索排名、列入精选; ②被国际知名专家正面评价、亮点报道、媒体报道; ③获奖:优博、行业最具影响力论文等奖励荣誉; ④其他:专利诉讼、专利分析等。 每个报奖团队写完提名书后,都会习惯的找专家审阅指导、提提修改意见,找谁来看是极其重要的。 奖励提名书指导专家找的越多,奖励提名书越难修改。因为不同专家出于自己的立场给予意见,找10个专家可能有十几个建议,且有的建议相互冲突,最后提名书改得面目全非,我们很多次见证了终稿不如初稿的案例。这就要求我们的奖励提名书撰写团队,根据潜在评审专家的专业背景,坚持自己的原则,掌握好“可听可不听”的尺度。
不是小同行说了算,是大同行说了算。
决定报奖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外行专家。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