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拿到事业编之后,决定辞职!
2023-09-26 15:05:42 作者:几木 来源:高校人才网V 分享至:

香港岭南大学李连江教授说过:上了学术的贼船,一辈子都别想摆脱焦虑。


大学老师的工作,除了正常的上课、带项目、竞赛等,还有开不完的会议,填不完的表格,做不完的实验,写不完的论文,评不上的职称,连寒暑假都要花在培训上。


很多人想尽一切办法上岸。


接下来,又想尽一切办法摆脱。


高校事业编,辞了!


有编,意味着稳定。可是稳定,却并不开心。


某社交平台甚至有这么一个话题,#每天一个辞掉教师编的理由#。

在这个话题相关的帖子中,不少体制内教师提到自己:确诊抑郁症,焦虑症,工作压力大,评不了职称,钱少,科研几乎停滞,无用的会议太多,领导长期PUA……


长此以往,身陷囹圄。


“幼教小学的老师会辞职,因为小朋友难管和家长压力太大;初中高中的老师会辞职,因为青春期难管和中考高考的压力太大。还没见过几个大学老师辞职的,毕竟孩子成年了,不用升学了,家长也不怎么管了。”


现实是,哪怕是外人眼里工作轻松的大学老师,挣扎之久,有的人还是选择坚定地离开。

有编的大学老师,纷纷晒起辞职报告


高校一职难求,从硕士到博士,如今还卷到了博士后,不少硕博人为了去高校可以说“挤破头”。


看到自己患得患失做梦都想要的机会,被一些编内老师说“放弃”就放弃,有的人感慨道——“有一种努力想爬进围墙里,刚好看到别人翻墙出来的轻松样。”

图源:某红书用户


都有编制了,他们为什么宁愿“头破血流”“一地鸡毛”,也非要离开呢?


“霸王条款”,被逼辞职


大部分老师面试时都和学校谈得不错。


比如学校承诺,给硕士提供读博平台,博士有几十万安家费,额外还另有每个月几千块的补贴等等。


但是到了签合同的时候,凡是填金额的地方,数字都打了折扣,问就是“合同都这样的签的,该给的我们都会给”。


你不签,就没有教职;你签了,高校或许后面就不认账了。


“他们会给你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者按理说以你的能力可以完成,但学校答应提供的条件后来不给了,你被迫完不成任务,你仍然不得不退回所有的钱。”


有的硕士入职后发现,说好的编制暂未空出,就算有位置学校也先给博士落实,结果一年的试用期延长成了好几年;


有的博士入职后被告知,承诺的人才公寓“刚被分完”,要自己贴钱去离高校很远的偏僻郊区租房;


有的大学老师明明带编入职,很长一段时间,所在高校连社保都没有交;


……


宁愿辞职赔钱,也比空耗时间更好。


就算有编,也被“劝退”


某些刚刚考上编制的教师,甚至会因为“试用期表现不符合预期”,被领导明里暗里地劝退。

图源网络


“人员超编,竞聘本校,没有课时,待岗时工资减半。”某公办学校的编内老师大吐苦水。


高校其实也算体制内,那些有着高级职称和职务的人是普通一线老师“惹”不起的。不管什么任务,只要分下来了,有没有意义都得去做,就连和自己平级的行政人员也能时不时压自己一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部分高校可能确实存在一些管理和评价的问题,使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受到限制,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教师选择从大学里离开。”


你接受不了不想做?那你的年度考核、晋升职称、各种项目、评奖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异地编制,辞职不后悔


“异地不考编,考编不异地。”


某些异地小城市的和北上广深的差距暂且不说,光说和省会城市的,人情社会和文化环境区别也相当之大。


一辈子待在小地方,真的甘心吗?做教师行业的,总是自带一份文人的“清高”,显而易见,这样非常容易加重自身内耗。


某985博士毕业生,毕业后被西南某高校录用,说起大学老师的收入:“每个月发工资6000多一点;高层次人才津贴每年9600;课时费一年6000左右,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费一年2000;年终绩效15000左右,全部算下来,一年到手11万左右。”


很多编内大学老师,当初为了稳定的编制远走他乡,奔赴祖国亟待开发的广袤土地。本是想着大有一番作为,奈何有的地方“落后”的原因复杂交错,仅凭一人之力无法改变环境。再加上离家太远,就算有自己的时间,也很难融入当地,几乎没有“同道之人”的社交圈。


就好比亲朋好友都是毕业于名校的高知人才,和他们比起来,自己的现状仿佛是完全“摆烂”自甘堕落,于是常常借口工作繁忙,从不参加同学会,就害怕相形见绌,面子挂不住。


“儿时努力地从小城市走到大城市,长大后就认命地从大城市逃离,甚至为了编制,避世般地去了另一个更加陌生到说不出口的小城。”


当然,也有离职后悔的

图源:某红书


工资不高,事多,难评职称,未来教师退出机制的威胁……有的人种种原因离开高校后发现,体制外也没有想象得轻松。


有的人,则是后悔没有评到更高的职称再走,以至于换个单位从头开始。


不过更多的是会抱怨高校生活,但绝不会辞职的人,毕竟编制也是当年花了很多努力才考下来的。


一些社会层面摸爬滚打了几年再考进的高校的硕士博士,稳定性反而最高。


总而言之,自由和稳定的代价,相当高昂。


有的时候,我们错在选择的时机:有的大学老师,学校前一年的人才政策和后一年的政策都很优厚,唯独自己进校那年,签的合同上啥都没有。


纵观教育行业,大环境总是在给大学老师们传达一种延迟满足的“成功学”——「今天你好好申项目了,未来你就有编有钱有职称;今天你陪着学生死磕实验论文了,未来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成就……」


可是最后你就发现,付出不代表一定有回报,有时候连个结果都看不到,甚至连公平都是非常非常“相对而言”的。


在教育的领域,永远没有人做到“最好”,只有“卷”和“更卷”。


人生总是伴随重重困难,辞职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但也很孤注一掷,毕竟不是每人都有壮士断腕和放弃一切的资本和勇气。


所以进入高校前,建议硕士博士们尽快尽早地做好职业规划。


牢记一句话,“人哪,总是在美化没有选择的那条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