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缘起:势在必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国家重大科研平台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快速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用研究受到了更多重视和发展。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基础研究作为科技经济发展的源泉,其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愈发突显,但当时我国基础研究整体实力还很薄弱,力量也较为分散。为了集中有限资源,有效提高我国基础研究水平,探索适合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体制机制,1984年,由原国家计委牵头,会同原国家科委、教委和中科院等部门共同组织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在建设过程中,原国家计委主要负责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本建设费用和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费用,其运行经费则由科技部门负责。1989年,原国家科委设立“重点实验室运行补助费专项”,补助实验室的日常运转和对外开放支出。 内地高校要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般要先成为省(或直辖市)级的重点实验室,在运行且开放两年以上,并符合相应指标条件后,再由省(或直辖市)级相关部门向上进行推荐。 从1984年至今,经过30多年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也或多或少面临着部分研究方向与技术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管理体制机制亟待深化等尴尬。我国多位学者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进行了调查研究,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一是人员队伍固化、老化。二是研究方向跟不上当前的学科发展趋势和科技发展需求。三是开放共享与联合共建不充分。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 02、初现:多个政府文件强调“全国重点实验室” 2018年6月,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实验室经优化调整和新建,数量稳中有增,总量保持在700个左右。其中,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300个左右,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270个左右,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70个左右。到2025年,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全面建成,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提出,“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揭开了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的序幕。 随着重组的深入,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释放出了新的信号。 同月,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表示,将采用试点先行、分批推进的方式启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 2021年12月修订通过、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科学技术进步法,明确写入将“建立健全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实验室体系”。 此外,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提出,“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 不难看出,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到“加强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官方口径中的关键词,已经悄然变化。由“破”到“立”,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调整方式与建设路径,也日渐清晰。 03、现状:超10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已成立 2022年2月,科技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方案>的通知》,提出了《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标准(试行)》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五问”》,正式开启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 2022年上半年,多所高校召开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推进会,其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已将“国家重点实验室”改称为“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2年7月15日,科技部组织召开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工作推进会。来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主管部门等99个单位,共500余人在线上参加会议。据悉,经过重组、推荐和评议,科技部已遴选出首批20个标杆全国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科技部将集中开展能源、制造等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申报、推荐和评审工作,2023年将集中开展材料、化学等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申报、推荐和评审工作。 2022年8月2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快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建布局和国家工程中心高质量建设,支持高校牵头或参与国家实验室和区域实验室建设。 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的产物,“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风潮,正轰轰烈烈地吹往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于高校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一次重大的机遇。 深圳大学在2023年新年献词暨40周年校庆公告《我们的大学与时代的信心》里透露,作为学校“实现了高质量内涵发展”的佐证,该校牵头组建申报的“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已获批立项建设。该实验室系深圳大学建校以来的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也实现了深圳本土高校“零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在内的名校,都在2023年新年献词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全国重点实验室”,将“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学校一年工作中值得书写的一笔。可见,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建设工作,将成为高校未来的一个工作重点。 自2022年5月首批20个标杆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以来,已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机构等,陆续传出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相关消息。经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10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或重组完成,超过50所高校为依托单位或共建单位。(详细名单附文末) 04、展望:新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将崛起 当下,国家重大科研平台,特别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正处于重大调整期,优化,调整带来的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内涵大不相同。有研究者认为,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不会是单个实验室的重组,而是体系的重组,既可以整合依托单位内部的机构,也可以联合外部科研机构、企业实验室等。有相关研究者称,“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布局,会是在一个领域集中力量建设一个实验室,从而做大做强。”因此“全国重点实验室”也被誉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升级版,因为它代表了国家在相关领域的顶尖科技水平。 无论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还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调整,都将是国家战略资源投入的一次重新分配,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已成为衡量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更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它的到来,或将接替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新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在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一大批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全力崛起。期待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改革完成后,焕发全新的面貌,为国家科技发展注入更多力量。 附:各高校全国重点实验室统计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8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