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从中西部、东北高校挖人!两部门再发文
2022-12-21 14:46:17 作者: 青塔 来源: 青塔 分享至:

 

近日,财政部 教育部印发《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其中提到:人员支出用于人才引进的,东部地区高校不得用于从中西部、东北地区引进人才,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等单位之间不得片面依赖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
高校之间日渐白热化的“人才争夺战”,再次来到了降温的时刻。
止不住的“失血”
人才,是高校的第一竞争力。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高校“人才争夺战”,硝烟弥漫至今。
为了吸引人才,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的东部高校,不仅开出高额年薪再巨额科研启动费、安家费等条件,配偶工作、子女教育也全包,甚至打出“三不要”政策,即不要工资关系、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户口等工作调动必备手续,即可转入学校任职。

除了“真金白银”,东部高校还有地方政府各项人才引进政策的层层加持以深圳市为例,经认定为杰出人才的高层次人才,可以获得为期5年、总额600万元的奖励补贴;其他各类人才的奖励补贴标准,均达到百万级别。

图|深圳市相关高层次人才奖励政策
在比拼财力、盟友的抢人大战中,孤军奋战的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手中除了一张情怀牌,再难有招架之力,大量的高端学术人才曾一度流往东部。
“这些年,兰州大学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办一所同样水平的大学!”原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利民多年前的这声控诉,已是家喻户晓。
据原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薛德胜回忆,2006年,当他接手院长一职时,“整个物理学院几乎都空了”,连给学生上课都成问题,剩下的几名老师排满了课程,得“连轴转”才勉强能完成教学任务。

图| 兰州大学
顶尖高校被挖得伤筋动骨,其他高校也无法幸免。2020年,某位西部高校的党委工作部部长接受采访时称,据不完全统计,甘肃省内49所高校在2012年至2017年流失人才2600人约为引进人才数的三分之一,大部分流向北上广深以及东部省区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且大多是在西部地区培养成长起来的高层次人才,而引进的却大多是需要重新培养的青年人才。
流失—培养—再流失”的恶性循环,让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再出优青、杰青乃至院士时,高兴之余总不免惶恐。
一位大学校长曾坦言:“对于我来说,特别害怕听到某某又被评上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这类消息。因为他们一旦有了什么头衔,就会被人盯上,不少学校开出的优惠条件就来了。”
年复一年的“挖人大战”,几乎掏空了中西部、东北高校的家底。不少原本尚有优势的学科,甚至不乏学科带头人领着整个团队流失走的情况,从此彻底一蹶不振,对学校的持续生存与良性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坚守、奋进与破局
即便长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现实难题,砥砺奋进的中西部、东北高校,仍然树立了一座座不可逾越的丰碑。
八百里秦川的沃野,孕育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等“行业黄埔”的深厚底蕴;奔流不息的长江,涤荡出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大学等一众西南高校的磅礴气象;

图| 西安交通大学
祖国东北角的皑皑白雪,映衬着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老牌名校的铮铮铁骨;茫茫戈壁之上,兰州大学“吾校虽瘦,必肥华夏”的口号震耳欲聋,青海大学志比昆仑,学竞江河”的气势回荡不绝……
无数中西部、东北地区的高校,扎根脚下并不富饶但充满生机的土地,用坚韧与不屈撑起了我国高教事业的半壁江山。

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
而坚守之外,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同样在提高待遇、创造研究环境等方面下了苦功,积极探寻着“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策。
据了解,通过试点准聘长聘制度、实施“培英工程计划”等改革举措,吉林大学国家级人才从2015年底的172人次增长到2021年的380人次,人才数量实现了倍增;
东北大学通过实施分类评价、延长人才评价周期等创新,在2018年-2021年间,共引进、培养了两院院士等战略科学家9人,国家级领军人才36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7人,引进各类高水平外籍专家40余人;

图| 吉林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则从多年以前就开始探索的终身教职制改革,对引进的海外人才采取先聘后评的引才策略,在职称和科研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领先……
此外,不少高校通过调整办学思路,将特色学科与地方产业相结合,找到了人才留存与引育的独特土壤。如兰州大学瞄准草地农业等特色学科,培养出了多位院士,并入选了首批20所标杆全国重点实验室之一云南大学的民族学、青海大学的高原学科、宁夏大学的西夏学等,同样发展得有声有色。
让“孔雀”不再“东南飞”
在高校不断依靠自身努力“筑巢引凤”的同时,为了遏制中西部、东北地区的人才外流,教育部等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对各类人才引进加强规范。
2017年7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坚持正确的人才流动导向,在薪酬、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引导高层次人才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流动

图|不鼓励东部地区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
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中西部地区稳定人才队伍,发达地区不得片面通过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特别是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挖人才

图|中办、国办明确,发达地区不得片面通过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
2021年1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谈及下一步加大中西部教育振兴方面的工作举措时表示,将积极推动人才“西进”,持西部高校设立“西部振兴人才岗”,对中西部特别是西部高校的高层次人才,聘期之内如果流出西部,要取消相应的称号和经费支持等新政策

图| 教育部:实施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
与此同时,河南、青海、辽宁、山西、江西等多地政府都在加大扶持力度,为省内高校的人才引进加码。
以河南为例,6月以来,河南省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中心的实施方案》,推出了“1+20”人才服务政策措施,并积极实施人才强省“八大行动”,在人才引进上频频发力:
李蓬院士、张锁江院士同日上任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校长;诺奖得主巴里·马歇尔、中科院院士林圣彩,工程院院士樊会涛、“国家杰青”林敏、臧双全、胡少伟等多位重量级学者,先后加盟省内高校……
随着人才引进的模式创新与政策投入力度的逐渐加大,沉默中笃定前行的中西部、东北高校,或许可以力挽“人才流失”的狂澜,迸发出更大的能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