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热点
01 北大博士后选调生放弃当985副教授,从政拟任县长
现年39岁、曾以北京大学博士后选调生身份回到家乡宁夏工作的马仲武近日有望履新。
据《宁夏日报》消息,8月1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公告,其中,现任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陆港经济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马仲武,拟提名为县(市、区)长候选人。
据《宁夏日报》等媒体报道,2015年,32岁的马仲武,放弃了天津大学副教授的职位和30万元高额奖学金出国继续深造的机会,作为北京大学博士后选调生,来到石嘴山市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红崖子乡。
据《半月谈》杂志报道,马仲武在高校主要从事全球气候变化和碳排放研究,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过论文。来到乡镇,他每天操心的是村民脱贫、土地纠纷、邻里矛盾。“每一项工作都直接改变老百姓的生活,这种改变看得见摸得着,我很享受这种成就感。”
02 历时7年发表Science论文,写了25页意见的审稿人“道歉”了
2021年5月,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刘默芳团队向知名学术期刊《科学》递交了一份投稿。
不久,编辑部就反馈了第一轮修改意见。其中一位审稿人的意见长达25页,里面密密麻麻的,全是质疑和问题。
这位审稿人非常坦率地表示,他对论文里提到的一个重要理论——“相分离”,持坚决的怀疑态度。而这个理论自2009年被提出以来,一直面临着很大的争议。
研究团队没有被吓倒,他们在短时间内补充了大量实验,用海量数据验证了自己的科学结论。终于,这篇论文于7月13日被《科学》接收,8月12日正式上线。此时,距离课题开启已经过去了漫长的7年。
那位很“难搞”的审稿人在最终审稿意见中这样写道:“即使相分离模型今后被证明是错误的,这项工作的发现也是新颖而重要的。研究人员做了大量工作,如果是我的评论延后了该工作的发表,我表示道歉……”
03 985高校一学生阳性!网友:这轨迹也太研究生了...
2022年8月22日,重庆市沙坪坝区新增报告18例确诊病例(轻型)(确诊病例29—46)和5例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44—48)。
据悉,此次通报的阳性病例中,有多人轨迹涉及重庆大学,并有人为重庆大学学生。例如确诊病例39的轨迹:
网友感叹:
高校动态
01 211高校,连发两篇Science!
近日,郑州大学常俊标教授课题组通过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柴继杰教授课题组、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种研究所Jane E. Parker教授合作,完成题目为“Identification and receptor mechanism of TIR-catalyzed small molecules in plant immunity”及“TIR-catalyzed ADP-ribosylation reactions produce signaling molecules for plant immunity”两篇论文,并在国际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上背靠背发表。
此项研究揭示了一类全新的核苷(酸)衍生物作为重要的信号小分子在植物抗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在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郑州大学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的发表标志着郑州大学在该研究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02 祝贺,地方高校教授,当选院士!
近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理学院邹军教授因在半导体封装、测试及系统应用方面的突出贡献,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无线电电子学、纳米物理学和信息技术问题学部)外籍院士。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成立于1990年,由俄罗斯多位知名学者及科研机构发起成立,是俄罗斯三大跨行业最高学术权威机构之一,1995年1月获得联合国正式认可。现拥有24个学部、1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70余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和30多名俄罗斯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以及包括多位中国两院院士在内的48个国家的外籍院士。
邹军教授2013年入选科技部创新创业推进计划,2016年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领军人才,2022年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依托半导体封测将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应用系统有机结合,实现了由材料到器件,由器件到系统的研究模式,实现了研究成果快速产业化,已转化成果20多项,解决行业卡脖子问题10多项,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并与俄罗斯开展紧密的科研合作和成果产业化。
03 国家杰青12项,985高校公布获批名单!
近日,北航官方公众号发布:2022年北航获批国家杰青12项,创历史最好成绩。获批国家优青11项。
学术舆论
01 导师数据造假,把研究生和55名论文合作者都坑惨了...
2018年,美国行为生态学家Jonathan Pruitt获选一个著名的加拿大教师职位,仅有的24名“加拿大150研究主席”(Canada 150 Research Chair)之一,McMaster大学当时也进行了宣传。
2019年底,学者Laskowski被告知,她在2016年与Pruitt合作的一项研究中存在数据异常。此前,她和Pruitt一直在研究蜘蛛之间的社会互动。
当Laskowksi深入研究Pruitt为这项研究提供的数据时,她震惊地发现,大量数据似乎是重复的,而这些数据代表了对多种蜘蛛的研究结果。
此后,Pruitt数据造假事件被曝光。
学术丑闻曝出后,Pruittt被学校安排带薪行政休假、被禁止接触学生和研究基金,其母校诺克斯维尔田纳西大学从图书馆系统中撤回了他的博士论文。
目前,Pruittt已至少有13篇论文被撤回,另有6篇论文被期刊表达关切。
国际视野
01 安东尼·福奇将在 12 月卸任美国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主任
当地时间 8 月 22 日,拜登首席医疗顾问、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NIAID)主任安东尼·福奇(Anthony Fauci)发表声明,表示将于今年 12 月从 NIAID 领导人和白宫首席医疗顾问的位置离开。
现年 81 岁的福奇在 NIAID 工作了 38 年,在美国新冠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和领导过艾滋病毒、西尼罗河、流感、埃博拉和寨卡病毒等病原体领域前沿研究。他表示将作为 NIAID 免疫调节实验室的 PI 继续保持专业热情,推进科学和公共卫生事业,激励和指导下一代科学领袖,帮助世界应对未来的传染病威胁。
02 论文付费墙遭遇重创!美国宣布最严论文OA政策,国家资助研究发表后必须立即免费公开
当地时间 8 月 25 日,美国政府发布了一份关于论文开放获取的最新政策指南,要求国家资助的研究在发表后,立即免费向公众开放。
此外,最新的政策指南还扩展了适用机构的范围。2013 年备忘录仅要求那些资助超过 1 亿美元的机构执行公开成果的规定,以及年预算超过 60 亿美元的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等。但这次所有在国家经费资助下发布研究项目的机构都将被新政策覆盖,例如美国人文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等可支配经费不足 1 亿美元的资助机构,也将在未来要求名下论文在发表后立即公开。
美国并不是第一个要求国家资助研究立即免费公开的国家,欧洲多国已经开始通过Plan S 行动要求学者发表即时 OA 论文。包括《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细胞》(Cell)等刊在内的多种知名期刊均为作者开通了 OA 通道。但是对于需要发论文的人来说,OA 模式下被取消的阅读费用实际上转嫁到了论文处理费中,学者依旧要用国家经费为自己的论文换一个“展示位”。
科研政策
01 科技部等:不以承担科研项目和经费作为评价科研人员的标准!
近期,科技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统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管理工作的通知》,总体要求里提到,进一步强化创新质量和贡献导向,各相关单位不以承担科研项目和经费多少作为评价科研人员的标准。
02 9个科学部80个重大项目!基金委发布“十四五”第二批重大项目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按照新时期科学基金深化改革总体部署,根据“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的优先发展领域,经广泛征求科学家和相关部门意见建议,利用各级专家咨询委员会、双清论坛等开展深入研讨和科学问题凝练,形成了“十四五”第二批9个科学部80个重大项目指南,现予发布,请申请人和依托单位按本项目指南所述要求和注意事项提出申请。
详情可点击:
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87115.htm
科研进展
01 睡眠不足会让人变得更自私
近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发现,无论是失眠一整晚,还是因时差少睡一个小时,人们都会减少帮助他人的行为。
研究者共设计了 3 组实验:首先,在正常睡眠一晚和整夜无法睡觉后,通过调查问卷和 fMRI 评估受试者的助人意愿和大脑活动;其次,根据睡眠记录统计睡眠时间和质量后,通过调查问卷评估受试者的助人意愿;另外,调查美国夏令时更改前后的几星期时间内,美国的社会捐赠数据。前两项实验显示,睡眠剥夺抑制了大脑中亲社会认知网络(prosocial cognitive network)的活动,同时受试者在问卷中的助人意愿也显著下降。而捐赠数据显示,在美国夏令时更改后,社会捐赠金额减少了10%。该研究于 8 月 23 日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
02 一种可以像大脑一样记住外部刺激的新材料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研究人员在研究化合物二氧化钒(VO2)相变的过程中偶然发现,该材料可以“记住”外部刺激的全过程。二氧化钒本身在室温下绝缘,在 68°C 下会产生从绝缘体过渡到金属的相变,其晶格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当研究者向二氧化钒样品施加电流时,发现这种材料会因为电流的加热效果而转变为金属相,一旦电流通过,样品又会恢复到初始的绝缘相。更神奇的是,二氧化钒能够“记住”上述相变,在下一次电刺激时预测新一次相变。深入研究后发现这种材料能够记住其最新的外部刺激至少三个小时,甚至有可能会持续几天,但目前还没有设备可以证实这点。相关论文 8 月 22 日发表于《自然-电子学》。
学者讣告
01 痛别!王威琪院士逝世
生物医学工程学(医学电子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王威琪,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8月26日在上海病逝。
王威琪,1939年5月30日生于上海,祖籍江苏省海门市。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后留校。曾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副会长等。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相关文章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8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
点击排行
PPT新闻
“海洋金属”——钛合金在舰船的
点击数:8177
腐蚀与“海上丝绸之路”
点击数:6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