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最新回应“学生偷拍”事件;IF7.6期刊编辑用假名投稿被抓;科技部通报24起学术不端案例,52人被罚......
2022-05-30 14:39:18 作者:AEIC学术交流中心 来源:AEIC学术交流中心 分享至:

 学术热点


01  男生偷拍女生裙底?高校回应。

5月28日,浙江传媒学院官微发布情况通报,称对用手机偷拍异性隐私的学生叶某某留校察看处分后,根据有同学反映的新的情况,学校学生处、保卫处和二级学院代表陪同受害学生前往当地派出所报案。


通报由浙江传媒学院学生处、保卫处发布。通报称,5月18日,该校教学楼发生一起手机偷拍异性隐私的行为。5月20日,学校保卫处接到受害学生报案,第一时间开展调查核实工作,依法依规启动违纪处理程序。5月26日,依据调查结果,学校给予违纪学生叶某某留校察看处分。

通报称,5月28日,根据有同学反映的新的情况,学校学生处、保卫处和二级学院代表陪同受害学生前往当地派出所报案。后续,学校会在前期处理的基础上,配合公安部门再调查,并根据公安机关处理结果,依法依据做出决定。

02  24年连续7次申请博士点失败,校长带头捐资?校方回应

近日,有网友透露,西北政法大学冲刺申请博士点,校长范九利带头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


5月20日,记者致电西北政法大学,该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相关负责人否认了校长捐款与申博有关的传闻:

“我们要澄清一下,这次的捐款不是申博项目,而是为了支持教育事业,为了学校的长期发展、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西北政法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回应说:“校长捐款是真的,14392.62元是范校长一个月的实发工资,他带头来做这件事也是对我们捐赠工作的支持,这是一次完全自愿的个人行为,我们没有强制任何师生进行捐款。”


公开资料显示,西北政法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成立于 2019年11月,任务是聚集资金支持本校的教育事业发展,目前已经实施了6个项目,包括书香计划、校园建设基金等,主要从人才培养、学术氛围营造、校园的整体改造等方面助力学校发展。

04  6位科学家获2022年“邵逸夫奖”,每项奖金120万美元!

邵逸夫奖基金会5月24日召开线上新闻发布会,公布2022年邵逸夫奖获奖名单,共有6位科学家获奖。

邵逸夫奖创立于2002年11月,由邵逸夫奖基金会管理及执行。该奖设有三个奖项,分别为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每项奖金120万美元。

2022年度邵逸夫天文学奖平均颁予两位学者,分别为瑞典隆德大学天文学及理论物理系隆德天文台荣休教授伦纳特·林德格伦和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院物理学院客座教授迈克尔·佩里曼,以表彰他们一生对天体测量学的贡献。

2022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平均颁予美国福泰制药公司圣地亚哥研究部高级副总裁保罗·内古列斯库和美国艾奥瓦大学内科学系教授迈克尔·威尔士,获奖原因是他们发现了囊肿性纤维化是分子、生物化学和功能上出现缺陷所引致,并鉴别和研发新药物去修复这些缺陷,从而能够治疗大多数患者。

2022年度邵逸夫数学科学奖平均颁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教授诺加·阿隆和英国牛津大学默顿数理逻辑讲座教授埃胡德·赫鲁索夫斯基,以表彰他们对离散数学和模型论的非凡贡献,尤其是与代数几何、拓扑和计算机科学的相互影响。

高校动态

01  副部长级,两所985高校,迎来新校长

日前,中央批准:龙腾同志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5月27日,北京理工大学召开教师干部大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编办主任李小新同志到会宣布中央决定并讲话,工信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张云明同志,北京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军同志主持会议。

中央组织部、工信部、北京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北京理工大学领导班子成员,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学院、部门负责人代表,教授代表,学生代表等参加会议。


龙腾,1968年1月出生,研究生,工学博士,中共党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正局级)。

日前,中央批准:马骏同志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因年龄原因,董奇同志不再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职务。

5月27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教师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编办主任李小新同志到会宣布中央决定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同志,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梅君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同志主持会议。

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北京市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北京师范大学领导班子成员,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代表,在教学区的中层正职、教代会代表、学生代表等参加会议。


马骏,1969年4月出生,研究生,哲学博士,中共党员,教授。曾任中山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局级)。

199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法学学士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硕士2002年,毕业于美国 University of Nebraska at Omaha,获公共行政学博士1995-1998年,任教于中山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讲师2002年至今,任教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先后任副教授和教授2004年至2014年,先后担任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2005年至2019年,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2011年2月至2015年10月,兼任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2013年12月,任中山大学校长助理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兼任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2014年12月,任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7年4月,任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2019年11月,任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2022年5月,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02  全国首个!985 高校,迎来重磅平台!

5月23日,我国首个海洋领域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启动会在厦门举行。厦门大学为基础科学中心的领衔承担单位。


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由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牵头,联合厦门大学戴民汉院士、张锐教授、同济大学翦知湣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晓雪研究员共同申报。中心以“应对气候变化、支撑碳中和需求”为出发点,瞄准海洋碳汇形成过程与调控机制基础科学国际前沿,以原创的“微型生物碳泵”理论为交叉核心,通过生物、化学、地质等学科的深度融合,深入系统地研究海洋碳汇的形成过程、调控机理与环境效应,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

03  山大85后教授任哈工大(深圳)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曾获青橙奖

近日,据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站“学院领导”一栏更新显示,“85后”学者聂礼强任该学院执行院长,负责学院全面工作。


据了解,聂礼强于2013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以博士后研究员身份在该校计算机学院开展研究。他于2016年回到山东大学任教,担任山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此后组建了山东大学的智能媒体研究中心。2018年初担任山东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聂礼强35岁时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20年中国区榜单,获奖理由为“深耕多媒体内容分析与搜索,致力于解决关联模态的显性融合、数据模型的知识引导等关键科学问题”。他于同年获得2020年达

学术舆论

01  “监守自盗”新玩法遭撤稿,客座编辑竟用假名投稿!

著名“科研打假”网站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近日报道了一起“监守自盗”的撤稿事件。

4月11日,爱思唯尔撤回了两篇发表在《工业计算机》(Computers in Industry,IF:7.635)上的专刊论文,撤稿原因非常“别致”:

其中一名文章作者在投稿时故意用了假名字,发表时又改回了真名。更令人惊讶的是,经查验,此人正是该期刊的一名客座编辑。

对此,撤稿观察网站主编Ivan Oransky日前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表达了他对专刊和客座编辑系统漏洞的担忧。 


爱思唯尔经审查确认,2篇文章的作者之一,正是《工业计算机》的执行客座编辑M.Abdel-Baset。

在被接收的投稿版本中,作者姓名写的是为“M.Metwalli”。但正式发表的论文出来后,通讯作者就变成了“M. Abdel-Baset”。

这番操作,导致无法保证相关论文同行评审过程的可靠性。因此,这两篇论文于近日被正式撤稿,期刊也为程序漏洞向读者道歉。

截至发稿,该期刊的编辑经理Nick Szirbik没有作出回应。因此,Abdel-Baset如何更改了稿件上的名字,为什么在论文发表3年后才被撤稿,这些问题还未可知。

02  科技部通报吉林大学、西安交大等高校及附属医院24起医学科研不端案例,处理52人

5 月 24 日,科技部通报了部分高校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情况。此次共通报 24 起科研不端案例,主要涉及代写代投、实验数据和图片造假、不当署名、伪造通讯作者邮箱等科研不端行为,涉及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 20 所高校和附属医院,共处理 52 人。涉事学者受到取消科技计划项目(专项、基金等)申报资格,取消各类评奖评优、职务职称晋升申报资格,扣发岗位津贴,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等处罚和处理,其中 3 人被永久取消招收同等学力研究生资格,6 人被撤销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职务,4 人被取消博士学位申请资格。还有 3 人作为在籍研究生,给予留校察看处分等处理。

03  曾在多所“双一流”任博导的他,被查!

5月1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天津市监察委员会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原司长孙国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孙国峰是央行历史上首位落马的货币政策司司长。据媒体报道,5月18日当天,央行召开货币政策司干部任免大会,免去孙国峰职务,新任司长邹澜官宣上任。


公开资料显示:孙国峰,男,汉族,1972年7月出生,黑龙江黑河人,博士研究生学历,1996年8月参加工作,200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记者梳理发现,孙国峰一直在中国人民银行内部供职,直到今日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1996年8月至2016年10月,孙国峰先后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干部、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副司长;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2018年8月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2022年5月免职。

国际视野

01  “狩猎”多名中国女学生,英国名校博士后被投诉2年后离职

2020年8月4日下午,英国爱丁堡大学毕业生苏苏在校园邮箱发现一封匿名邮件,标题是“Truth hurts”(真相残酷)。

这封只有几句话的邮件,让她意识到,自己异国恋的男友Quentin,在法国波尔多有一个交往十年之久的女朋友,同时还在爱丁堡大学“玩弄”别的亚洲女孩。

而邮件的发送者,正是这场“恋爱骗局”的另外两位受害者:在爱丁堡大学就读的印尼女孩和中国女孩。

其中一位“恋爱骗局”受害者小缘介绍,“据我们掌握的线索来看,受害者至少有10人,都是在爱大的女性亚裔学生,其中1位是印尼籍,剩下的都是中国人。”

经过受害者们近两年的联名投诉、当事人审查以及处理程序,2022年4月22日,校方向投诉者通报,涉事人员(Quentin Rouxel)已违反3项校规:尊严和尊重政策、亲密关系披露政策以及员工使用社交媒体政策。

当地时间5月14日,爱丁堡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Frank Keller向投诉者通报称,依据处分程序,涉事人员已不再为该校工作,此后将从严审查该校实施的员工培训政策。

截至发稿,Quentin本人及其实验室共事者尚未就此事回应。


02  “苏妈”楼!麻省理工首次以华人名字冠名科研楼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心(MIT.nano)的所在地12号楼外举行重要仪式,宣布将这座楼命名为“Lisa T. Su大楼”,以表彰校友——美国超威半导体公司(AMD)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在科研领域的杰出贡献。

在MIT这座科技殿堂,以一位华人校友的名字命名一座建筑作为赠送礼物,尚属首次。


03  杜克大学采用新冠阳性死者的器官进行移植手术,称不会导致传染,已有 4 例成功

2022年5月26日,澳大利亚科学院(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公布新增22名院士名单和2名外籍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雷当选澳大利亚科学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教授赵惠军当选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


科研进展

01  10分钟内分离出“致敏”细胞!斯坦福团队在开发最快、准确率最高的过敏检测方法

近日,发表在《Lab on a Chip》上的一篇封面研究中,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装置的新方法,可以在10分钟内从全血样本中分离出产生过敏反应的嗜碱性粒细胞。这种微流体系统改进了原有的嗜碱性粒细胞活化测试,并有望彻底改变目前缓慢而痛苦的基于皮试和口服食物测试的过敏诊断方法。


过去的研究已经证明,已有10多年历史的嗜碱性粒细胞活化测试比其他过敏测试的准确性更高,但目前仅能用于研究环境。

该研究团队认为,嗜碱性粒细胞活化测试是过敏诊断的未来,该方法能避免患者不适,以及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同时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他们希望改进原有的方法,以更快地产生结果,从而实现临床应用。因此,从少量血液中分离出嗜碱性粒细胞是关键。

研究通讯作者、机械工程系副教授Sindy Tang说:“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已经建立起一个分离嗜碱性粒细胞的筛子,这有助于我们获得远超目前的诊断读数。 这种方法分离出的嗜碱性粒细胞纯度和回收率超过95%。”

02  今日重磅Nature!老树开新花!不仅仅是催化,还可以合成

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过渡金属氢化物(TMHs)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是化学研究的活跃领域之一,通过还原质子生成氢,它可用于能量储存,与此同时,它也可用于有机合成和不饱和C-C、C-O和C-N键的功能化。在前一种情况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使用电化学手段驱动这种反应已经很普遍,但在合成化学中使用外源化学计量的有机和金属还原剂,来利用TMHs的力量仍然是常规的。特别是,通常通过净氢原子转移(HAT),钴基TMHs已被广泛用于复杂分子结构中烯烃和炔烃的衍生化。

在此,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Hector D. Abruna、犹他大学的Shelley D. Minteer & Matthew S. Sigman、加州理工学院的Sarah E. Reisman以及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Donna G. Blackmond & Phil S. Baran等研究者展示了,电催化方法如何受到几十年的能量储存研究的启发,可以在现代有机合成的背景下使用。相关论文以题为“Cobalt-electrocatalytic HAT for functionalization of unsaturated C–C bonds”于2022年05月25日发表在Nature上。


03  科学家实现容错量子计算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University of Innsbruck)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在两个逻辑量子位上实现了“容错量子计算”的基本模块构建,发展出了一套通用门,可适用于所有量子计算算法。相对普通计算机,量子计算机本质上更容易受到干扰,错误将在系统中不受控制地传播,导致信息丢失,因此总是需要纠错机制。研究小组在一台具有 16 个俘获原子的离子阱量子计算机上实现了这个通用门组。量子信息被存储在两个逻辑量子位中,每个比特分布在七个原子上。在编码的逻辑量子位中,存储的量子信息被保护起来不出错。研究人员通过基础物理操作引发错误的检测和纠正方式,在逻辑量子位上实现了第一套通用门的容错操作。与非容错操作相比,容错的实现需要更多的步骤,复杂性增加,但运算质量会更好。相应论文 5 月 25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University of Innsbruck)

04 《柳叶刀》子刊:一种天花药物可能对猴痘患者有效,可缩短患者症状持续和排毒时间

5 月 25 日,《柳叶刀-传染病学》(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了一篇由英国学者领导的小样本量回顾性分析,比较了英国过往猴痘患者对两种天花药物 brincidofovir 和 tecovirimat 的反应,发现 tecovirimat 可能缩短猴痘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和传染性持续时间。

这项研究回顾了 2018 年至 2021 年间在英国收治的 7 例猴痘病例,所有患者在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后都已康复。患者表现出的明显症状包括病毒血症、上呼吸道猴痘病毒 DNA 持续检出时间延长、反应性情绪低落,一名患者在病毒阳性组织深部出现脓肿。其中 3 名患者接受了 brincidofovir 治疗(每周口服一次,每次 200 mg),但因为肝酶升高(提示肝功能异常)而停止。还有 1 名患者接受了为期 2 周的 tecovirimat 治疗(每天口服两次,每次 200 mg),未出现副作用,症状持续时间和排毒时间相较其他 6 名患者较短(住院期为 10 天)。此外还有一名患者出院 6 周后经历了一次轻度复发。

人类感染猴痘较为罕见,目前缺乏针对性药物。brincidofovir 和 tecovirimat 分别于 2021 年和 2018 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天花,已被证明对患猴痘的动物有效,但缺乏针对天花和猴痘的人体试验数据。研究作者警告称,由于该研究的队列规模较小,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抗病毒药物在治疗猴痘时的表现和效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