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粗钢和特殊钢生产情况
近五十年来,日本粗钢产量从1973年1.19亿吨,其后一直稳定在1亿吨左右,2007年达到1.2亿吨的历史最高记录,2020年疫情影响下降到8319.5万吨,同比下降16.2%,低于2009年(金融危机后)的8753万吨,是自196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日本因没有更多的投资和扩建项目,粗钢产量变化较小(详见图1)。
图1 日本粗钢和特殊钢产量及对比
从生产方式来看,转炉为日本粗钢主要生产方式,一般转炉钢产量占粗钢总量比例75%左右,电炉钢占比大约为25%(详见表1和图2),虽然日本钢铁企业根据下游用户需求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但其生产方式近十几年来变化很小,这说明随着铁水预处理及二次精炼技术的发展,日本用转炉冶炼高品质特殊钢已成为常态。
2020年日本转炉钢为6205万吨,同比大幅下降了17.2%,电炉钢产量为2115万吨,同比下降了13.0%,转炉钢和电炉钢产量占比分别为74.6%和25.4%(详见表1)。按钢种划分,2020年粗钢中普碳钢产量为6576万吨(同比减少13.0%),特殊钢产量为1744万吨(同比减少26.4%)。
表1 日本历年转炉钢和电炉钢产量情况(万吨)
注:上面的数据为历年数据,即1-12月的数据。
图2 日本历年转炉钢产量与电炉钢产量以及占粗钢总产量比例情况
在日本粗钢总产量保持稳定情况下,随着经济发展其特殊钢产量不断增加,从1973年的1338万吨增长到了2018年最高值2559.4万吨,占粗钢比例也从1973年的11.22%增长到2018年的最高值24.53%。2020年受疫情影响,特殊钢产量降为1743.6万吨,占粗钢比例下降为20.96%(详见表2)。
表2 日本特殊钢冶炼类别情况
日本的特殊钢是伴随着汽车和产业机械等制造业的旺盛需求发展起来的,尤其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后(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特殊钢粗钢产量下降为1613万吨),由于环保车补助金和减税政策的实施,日本汽车需求恢复,加上海外对特殊钢的需求增加以及亚洲汽车、工程机械和能源设备需求的增长,日本特殊钢产量出现了恢复和快速发展态势。
日本特殊钢材出口分析
日本是一个特殊钢材出口大国,特殊钢钢材以高质量闻名世界,比如高精度模具钢,出口量不断增加,从1980年的160万吨增加到了2008年的590.9万吨,2017年出口量达到了827.7万吨,出口量占特殊钢钢材达到了44%。近两年日本特殊钢钢材有所下降,2019年日本特殊钢材出口量708.7万吨,占特殊钢材总产量39.59%,2020年受疫情影响特殊钢材出口量为583.3万吨,占特殊钢钢材总产量43%(详见表3)。
表3 日本特殊钢钢材及出口情况
日本特殊钢发展特点及经验
1、日本的特殊钢是靠汽车工业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日本将汽车制造产业向海外扩展,据统计日本汽车行业占特殊钢总需求量的50%,产业机械占20%,建筑业占10%。
2、日本特殊钢的优势是产品具有高强度、高耐蚀性等性能、产品质量稳定以及满足用户要求的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日本特殊钢生产的这些优势是从开发阶段就与特殊钢需求产业协作形成的,特殊钢企业重视与用户联合开发新产品以及零部件半成品。
3、日本特殊钢企业经历了多次联合重组,从几十个生产厂调整至目前的日本制铁、JFE、神户制钢等几家。以前日本特殊钢企业也具有“规模小、厂家多”的特点,近三十年,日本特殊钢生产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大型普钢生产企业(目前为大型生产普钢兼生产特殊钢的企业)向特殊钢生产领域的大举扩展,同时由于产品个性化和高品质的需求,有的特殊钢企业关闭,有的转向仅生产高合金钢高级特殊钢。
4、国外建厂,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和满足在国外建厂的日本汽车对零部件的需求,日本特殊钢公司在国外建立了一些合资公司。
我国未来产品结构调整方向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面临“能耗双控”(能耗强度和能耗总量控制,产量将和能耗直接挂钩)以及压减产量政策压力,尤其是今年四季度后北方钢铁企业还要面临“采暖季限产”等政策影响,在粗钢总产量不增加甚至下降的前提下,要满足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提高高品质特殊钢产品产量,提高钢材全生命周期,下游行业在满足使用功能前提下减少用钢数量,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用钢质量和强度,向超轻和高强度方向发展。
根据日本近50年发展历程来看,虽然日本粗钢产量变化不大,但其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特殊钢占比逐渐增加,未来我国钢铁企业也要逐渐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和应对政策压力。
另外在“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压力下,我国钢铁行业将提前实现碳达峰,因我国是长流程钢厂占主要比例,在电炉钢和氢冶金短时间内不能大幅提高情况下,意味着我国2020年的10.65亿吨粗钢产量将是峰值。
(部分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8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