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全国两会第二场“部长通道”上说,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提升基础创新能力,“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增长70%,基础研究投入翻了一倍。“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要大于7%。未来将把基础研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争取“十四五”时期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8%左右。同时,科技部将以科研评价为抓手推进改革,给科研人员减负,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为我国发展形成强大科技支撑。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介绍,2020年,我国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到了2442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4%,这是历史上最高的,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要大于7%。按7%年均增速来测算,到2025年,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将达到37582亿元,当然这是按照2025年的现价来计算的,不是不变价,增幅是相当大的,比2020年增加13156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也会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胡祖才称,“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把基础研究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纲要草案》用专门的节进行阐述,正文当中也首次设置这个指标,就是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重,这个比重2020年是6.16%,和发达国家是有比较大差距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基础研究经费占比到2025年要达到8%以上,这是很积极的。“算一下,2020年是1504亿,到2025年可以达到2800亿元左右(2020年不变价),在实际工作当中,还要尽可能更大一些。这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导向,我们要更加重视基础研究。”
关于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和建设,王志刚还表示:
第一,要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开展更加科学优化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使基础研究在我国能够成系统地布局,成体系地推进。
第二,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现在是6%,我们要争取“十四五”使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8%左右。
第三,基础研究要更加强调国家战略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
第四,要更加鼓励青年科技人员投身基础研究。
第五,要建一些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和平台。“十三五”期间,我们建了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得到了科技界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另外,在基础研究的生态环境、评价标准以及支持方式上,我们还要不断改革。
在谈到科技体制改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时。王志刚说,十八大以来,科技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取得一系列成果。共有143项改革措施全面完成,一些举措成为国家法律政策和科技评价方法实现落地;同时在全社会形成了推动创新的共识。他坦言,目前科技体制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科技部将继续关注和加以克服,在新一轮改革中不断深化。
科技体制改革围绕国家战略目标进行实践,围绕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围绕构建法律、政策、社会、环境、生态,围绕提高全社会科技投入使用绩效,围绕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改革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我国坚持科技创新和机制体制创新两个“轮子”同时转,体现了改革和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
首先,科技部将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科技管理改革,构建更有效的举国体制,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家重大科研力量的组织者作用,激发产、学、研各主体发挥作用,构成创新共同体,践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揭榜挂帅”改革落地。
其次,科技部将以科研评价为抓手推进改革,给科研人员减负,营造良好生态和作风学风,使得科研人员心无旁骛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为我国发展形成强大科技支撑。
国新办今日就“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
“十四五”期间,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目标工作的重点会在哪方面?国家可以做什么去推动更多的在科技方面的投资?对投资的量有没有一个预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回应称,“十四五”期间,包括今年,要加快科技的自立自强,包括强化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十四五”规划有一个指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还要力争投入强度超过“十三五”时期实际;“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经费的投入也是增长比较快的,R&D占GDP的比重去年达到了2.4%,“十四五”期间要力争超过这个比例。
从重点项目看,一是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要加快推动国家实验室建设,还要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体系进行重组。
二是要加强基础研究的建设,包括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的研究中心。
三是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要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四是在组织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过去一些重大的科技基础设施现在也都发挥了作用,比如“天眼”都是长期建设形成的,今后还要加强这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量子科学、脑科学等领域的科技创新。
五是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面,加快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力推进怀柔、张江、合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高质量谋划推进成渝地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六是优化一批多层次的创新平台建设,包括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布局。
七是要组织实施融通创新示范工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开放场景、开放应用、开放创新需求,打造基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创新创业生态,有税收优惠政策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现在整个研发投入里,企业的研发投入占了70%多,还要进一步增加企业的投入。最后是要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相关文章
官方微信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8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
点击排行
PPT新闻
“海洋金属”——钛合金在舰船的
点击数:7130
腐蚀与“海上丝绸之路”
点击数: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