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钢铁产业专题:日本钢铁工业的发展及借鉴意义
2018-10-29 12:34:40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世界金属导报 分享至:

1.png   

 

国外钢铁产业专题


    随着新兴经济体国家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不再独占钢铁生产大国的地位,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钢铁生产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全球钢铁工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其发展战略做出了新的调整,如大型钢企实施跨国合并、关闭低效率产能、在环保和成本的压力下改变生产流程等。本专题将刊登涵盖新兴经济体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钢铁产业在宏观经济、政治环境、产能、产量、需求、成本、贸易措施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飨读者。


2.jpg

 

    1 概述


    日本钢铁工业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历了一段低迷时期,其走出低迷时期的成功经验对后发国家发展钢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日本钢铁工业在1948-1973年的25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增长,粗钢产量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22%。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粗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随着新炼钢厂的建立和提高生产率的不懈努力,日本钢铁工业的生产体系达到了欧洲、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水平。然而,自1973年生产达到峰值以后,日本钢铁工业经历了一段艰难的长期低增长时期,包括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广场协议》之后的日元升值、90年代初日本资产价格泡沫的破裂、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尽管钢材需求持续萎缩,但日本的粗钢产量一直维持在1亿吨左右,这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事实。为了克服经济停滞,日本钢铁制造商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主要钢铁企业,包括新日铁和JFE均在海外建设下游钢材加工服务企业,并向国内上游行业提供原材料。他们还与日本客户一道进入国外市场,以增加钢材出口。由于这些原因,日本钢铁工业一直能够维持1亿吨的规模。


3.jpg

 

    2 日本钢铁工业的特点


    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代,日本钢铁工业在增加钢材出口和保护国内市场方面没有懈怠。日本国内钢铁市场有其特点,就是日本钢铁生产者与消费者长期以来形成了紧密的关系,具有相当稳定的贸易关系和分销结构,这很自然地成为一种贸易壁垒。当然,紧密程度在不同的钢材消费行业也有不同。在建筑行业,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即使一家外国钢铁企业产品满足日本的工业标准JIS,日本项目的建设者在采购时也不考虑进口钢材。甚至有设计公司在规范说明书上明确说明采用的日本钢厂标准和产品名称。在汽车用钢方面,受高科技壁垒、主要采购日本产品以及苛刻的交货条件等限制,一些国家的产品很难进入日本市场。


    贸易公司在日本钢铁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对解决钢铁供应链上出现的问题,维持钢铁企业和钢铁消费行业之间的贸易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的贸易公司与钢铁企业和钢铁消费行业分享市场信息,帮助他们做出理性决策。特别是,贸易公司能够帮助钢铁企业了解钢铁消费行业的详细要求,例如对钢铁产品和服务多样化的要求,包括钢种、规格、数量等。钢铁企业也利用贸易公司的分销网络,以保持市场稳定。通过这样做,钢铁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地关注生产,避免激烈的市场竞争给生产带来大的波动。钢铁消费行业也可以利用贸易公司的网络和资金来保证高质量材料的稳定供应。


    在日本钢铁生产和消费行业之间,存在着一个长期形成的规则。为了节省成本,他们不改变现有的供应商或寻找新的供应商,倾向于尽可能地排斥新进入者,建立一个自己封闭的圈子。任何企图破坏这一规则的人都被逐出市场。很明显,在短时间内模仿日本的做法和政策以抵御钢铁进口,是不可行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做法一直顽固地坚持着,许多日本钢铁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要承受相当高的成本结构,但是他们能够从长期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从而提高了自身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在与现有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密切合作下,他们能够克服挑战,保持高质量和高服务。


4.jpg

 

    3 日本应对贸易冲突措施


    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钢铁业成为与美国贸易冲突的焦点,因为日本向美国出口了高质量的钢材,而进口很少。因此,美国对日本进口产品的担忧,与对中国和韩国进口产品相比,并没有那么严重。40多年来,日本一直承受着美国的贸易压力,似乎已经有抵抗力了。其中,日本政府和钢铁工业进行了密切配合,研究日本如何克服美国贸易压力,可以为当前寻求制定全球企业战略和应对特朗普政府政策的钢铁企业提供借鉴。


    一个例子是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美国对日本钢铁行业的贸易压力达到顶峰。由于成本竞争力远远低于日本竞争对手,美国钢铁企业面临严重亏损,将日本钢铁产品视为威胁。当时,对美国钢铁制造商而言,唯一的解决办法似乎是对日本进口产品采取攻势。美国钢铁行业迫切要求政府和国会加强对日本钢铁进口的贸易限制。他们认为日本对其钢铁行业进行补贴,并声称日本人为压低日元,导致不公平的钢材低价格。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和八家钢铁公司敦促政府采取贸易措施,如美国贸易法案301条款,以保护国内市场不受日本进口钢铁产品的影响。最后,美国政府要求日本限制其钢铁产品在美国市场的比例低于5.8%。


    作为对美国贸易压力加码的回应,日本贸易主管部门和钢铁行业在表达愤怒的同时,采取了迅速和解的行动,通过谈判达成了自愿限制协定,通过该协定,出口国自愿同意通过立法或其他执行方式限制出口。当时日本贸易政策的基本方向是承认并适应美国主导的贸易秩序,在与美国的自愿限制协定谈判中,日本政府和钢铁行业选择接受美国的要求,但却尽可能寻求多的好处作为回报。


    为防止与美国发生贸易冲突,日本政府一直积极参与国内钢铁企业的协调行动。日本国际贸易及工业部(MITI)是美国和日本自愿限制协定谈判的一个中介,他们听取了钢铁企业的意见,并在政策上反映了他们的诉求。MITI定期与钢铁企业和出口贸易公司举行会议,以沟通谈判的进展情况。日本政府实施了控制钢铁企业产量和出口量的政策,并通过出口授权系统和出口协会协调对美国的出口,尽其所能防止贸易冲突。


    日本钢铁制造商的反应也值得关注。他们没有进行个人抗议,而是遵守了政府的政策并采取了有序的行动,避免了对出口的不计后果的竞争,并针对美国市场制定了中长期战略。尽管对美国的要求不满意,但日本钢铁企业认为,应尽量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因为从长远看,在利润丰厚的美国市场生存是有利的。


    20世纪80年代,日本实际上减少了向美国的钢铁出口量,而且比要求的水平还要低。钢铁企业将出口目标多样化,从集中在美国转为分散到东南亚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其追求的是美国市场的质量增长,而不是数量扩张,将向美国市场出口的产品转向了高附加值产品。日本钢铁企业没有放松对汽车用钢等长期业务拓展市场的努力。他们还通过与美国钢铁企业进行并购或进行技术转让,强化了当地的营销网络,并与之建立了友好关系。简而言之,日本通过一些措施,树立了日本钢铁进口产品普遍高质量、有助于美国钢铁行业和消费行业发展的形象。


    日本政府和钢铁行业过去的反应,不能完全与当前钢铁业面临的形势相提并论。然而,对钢铁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有所借鉴的是日本政府优先考虑避免贸易冲突、通过政府和企业合作进行系统性反应,以及日本钢铁制造商从长期角度考虑问题,以保障自己在美国市场的份额。


5.jpg

 

    4 日本钢铁业的重组特点


    日本钢铁业重组模式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重组经历了两种不同的方式:设备改造和劳动力合理化。日本钢铁企业主要是拥有高炉的联合钢铁厂,通过降低生产能力来提高产能利用率。从转炉钢产能的变化来看,1977年达到1.41亿吨的峰值,但在2003年跌至8100万吨,而产能利用率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约60%上升至2003年的90%。新日铁采取了激进措施,在需求低迷时期关闭了低效设备,但也试图提高产品质量。他们不遗余力地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如汽车用钢、电工钢、优质结构钢,并为这些产品寻找新市场。通过设备改造和人力资源合理化,提高人均生产效率成为必然。他们采取了积极措施,以减少劳动费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日本,要进行大规模的劳工重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保障工作岗位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通过对非钢铁企业的多样化经营,进行人员重组,实现了合理化。此外,他们还利用从钢铁企业到合作伙伴、贸易公司、分销公司的链条形式进行工作转移。


    2000年以来,日本钢铁行业的重组是通过企业间的整合和重组进行的。随着新日铁和JFE之间30年的合作逐渐消失,该行业被重组为新日铁和JFE两大主要阵营。2002年川崎制铁与日本钢管(NKK)合并,之后在2012年新日铁和住友金属合并成为日本最大的钢铁企业新日铁住金公司。日本钢铁行业试图通过整合来提高规模经济,通过重组减少冗余,从而提高其全球竞争力。即使是最近,日本政府也鼓励该行业继续重组,例如通过新日铁住金整合日新制钢。总体而言,两家主要钢铁企业的重组战略涉及规模扩大,但对整个行业而言,则意味着裁员和精简。


    钢铁行业的重组不应仅仅着眼于产能削减,而应着眼于行业的不断进步和成熟。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钢铁行业应该抓住机会转变自己,而不是自满于稳定的业务。重组的理想方向是缩小规模,尤其是在缺乏竞争力的低质量钢铁领域,同时鼓励追求质量的增长,这意味着钢铁供应链更具竞争力。从长远来看,考虑未来钢铁消费行业的变化趋势,钢铁行业可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并创造需求。同样重要的是,要继续努力为环保汽车、能源、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钢材。


    在经济增长缓慢的时期,钢铁企业为了维持运营速度,往往会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而用钢行业往往倾向于采用更廉价的材料,以降低成本。然而,这可能会损害整个钢铁行业的竞争力。而且,在贸易保护主义趋强的形势下,出口环境变得具有挑战性。在这种情况下,钢铁企业需要从中长期角度将其出口目的地、产品和投资组合分散开来。大型钢铁企业不应过度关注短期利润,而应将持续稳定的贸易关系作为其营销策略的一部分加以巩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保持一致的定价和交易量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在客户之间建立信任。钢铁企业还应努力促进与消费企业的合作,比如联合开发和股权投资,以便更好地克服挑战。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中国腐蚀与防护网http://www.ecorr.org


责任编辑:殷鹏飞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投稿联系:编辑部
电话:010-62313558-806
邮箱:fsfhzy666@163.com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