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实验室是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竞争前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
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和具有我国特色和优势的领域,依托国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建设若干队伍强、水平高、学科综合交叉的国家实验室 。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等5个首批国家实验室至2000年底,全部通过验收。
2000年-2003年,科学技术部陆续批准了5个国家实验室的试点。随后,又于2006年启动10个第二批国家实验室试点建设。
截止到2016年底,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式获批成立外 ,其余14个试点的国家实验室仍处于筹建状态 。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具备先进科研装备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国家战略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重要力量。
我国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由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三部分组成。
根据《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2025年实验室经优化调整和新建,数量稳中有增,总量保持在700个左右。其中,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300个左右,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270个左右,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70个左右。
材料相关的国家实验室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主要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研究领域涵盖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结构分析与表征、材料设计与计算模拟、材料性能评价与使役行为等,同时开展材料发展战略和基础数据研究等。现设有非平衡金属材料、材料疲劳与断裂、固体原子像、高性能陶瓷材料、先进炭材料、磁性材料与磁学、环境功能材料、工程合金、材料加工模拟、催化材料和功能薄膜与界面11个研究部,1个公共技术服务部以及材料发展战略研究、材料基础数据和材料失效分析3个中心。
实验室在材料科学前沿研究方面,瞄准国际材料科学前沿重大科学难题,开展持续、系统研究。在纳米孪晶、梯度纳米材料、小角晶界纳米层片结构、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科研成果,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持续引领该学科方向发展。特别是基于一系列原始创新并面向装备制造业需求,自主研发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该技术通过对材料表层组织进行纳米化处理和优化,可以实现关键钢铁材料及器件性能和使役寿命的显着提高,经济及社会效益显着。目前该技术已在上海宝钢、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北车集团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产业化及示范应用,仅在宝钢即实现500万元/年的经济效益。此外,实验室还在铁电材料畴壁结构、材料疲劳与断裂机制、碳材料控制与制备、磁性纳米胶囊制备与磁性等方向上取得了系列代表国家最高水平、有显着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确定了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是科技部2003年11月批准筹建的五个国家实验室之一,主要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于2004年11月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海内外专家的论证。实验室学科领域涉及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和信息,实现了五大一级学科之间大跨度的整合。
实验室现设有7个研究部和1个公共技术部,具体是原子分子科学研究部、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低维物理与化学研究部、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部、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部、Bio-X交叉科学研究部、理论与计算科学研究部、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USTC-KTH联合中心、集成影像中心及应用科学研究中心。凝聚了一支以具备多学科背景的杰出人才为学科带头人、以优秀青年人才为主体的研究队伍和一支高水平的技术支撑队伍。160余位研究人员中,包括11位院士,6位中组部千人计划,14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6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6位百人计划入选者,7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是科技部2003年11月批准筹建的五个国家实验室之一,依托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和中科院化学所。在稀土材料化学与应用、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中科院化学所分室)、分子反应动力学(中科院化学所分室)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部门重点实验室和2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基础上整合组建。
实验室研究方向涵盖了化学科学或分子科学的大部分领域,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物质结构与转化研究;(2)材料化学研究;(3)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4)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5)生命化学研究;(6)能源与环境研究。在建设初期设立九个研究部:(1)物质结构与分子动态学研究部;(2)合成与组装化学研究部;(3)无机与稀土化学研究部;(4)高分子科学与材料研究部;(5)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部;(6)化学生物学研究部;(7)有机固体研究部;(8)分析与环境分子科学研究部;(9)能源与绿色化学研究部。
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学前沿探索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继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团队,成为孕育我国科技将帅的摇篮。实验室继续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显着提升。
截至2016年底正在运行的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共254个,材料科学领域21个,占总数的8.3%。
材料领域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实验室名称 | 依托单位 | 省份 |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武汉理工大学 | 湖北 |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吉林大学 | 吉林 |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 |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南大学 | 湖南 |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四川大学 | 四川 |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 | 上海 |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 | 甘肃 |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山大学 | 广东 |
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浙江大学 | 浙江 |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武汉理工大学 | 湖北 |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安交通大学 | 陕西 |
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 |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山东大学 | 山东 |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北工业大学 | 陕西 |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东华大学 | 上海 |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 |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 清华大学 | 北京 |
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 | 上海 |
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燕山大学 | 河北 |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 |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 |
省份 | 数量(个) | 省份 | 数量(个) |
上海 | 4 | 四川 | 1 |
北京 | 3 | 湖南 | 1 |
广东 | 3 | 河北 | 1 |
陕西 | 2 | 甘肃 | 1 |
湖北 | 2 | 吉林 | 1 |
浙江 | 1 | 山东 | 1 |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社会和行业未来发展的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竞争前共性技术研究,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引领和带动行业技术进步,是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16年底正在运行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共177个,材料科学领域43个,占总数的24.3%。
材料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实验室名称 | 依托单位 | 省份 |
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北京 |
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 广东 |
超硬材料磨具国家重点实验室 |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 河南 |
废旧塑料资源高效开发及高质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 |
氟氮化工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 陕西 |
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安徽 |
河南 | ||
钢铁工业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 |
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江苏 |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广东 |
共伴生有色金属资源加压湿法冶金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云南 |
固废资源化利用与节能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 |
海洋涂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山东 |
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鞍钢集团公司 | 辽宁 |
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山东华夏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 | 山东 |
含氟温室气体替代及控制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 |
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陕西 |
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上海化工研究院 | 上海 |
宽禁带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 江苏 |
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上海 |
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 北京 |
膜材料与膜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 |
汽车用钢开发与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 |
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 北京 |
特种表面保护材料及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 湖北 |
特种玻璃国家重点实验室 | 海南中航特玻材料有限公司 | 海南 |
特种电缆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上海电缆研究所 | 上海 |
特种功能防水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 |
特种化学电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 | 贵州 |
特种纤维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 |
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 | 云南 |
稀土永磁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 |
稀有金属特种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 | 宁夏 |
先进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山西 |
先进钢铁流程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钢铁研究总院 | 北京 |
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河南 |
新型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 |
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湖南 |
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郑州机械研究所 | 河南 |
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 湖南 |
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北京 |
轧辊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 | 河北 |
长寿命高温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 四川 |
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北京 |
省份 | 数量(个) | 省份 | 数量(个) |
北京 | 9 | 贵州 | 1 |
广东 | 4 | 海南 | 1 |
上海 | 4 | 河北 | 1 |
河南 | 3.5 | 湖北 | 1 |
江苏 | 3 | 辽宁 | 1 |
湖南 | 2 | 宁夏 | 1 |
山东 | 2 | 山西 | 1 |
陕西 | 2 | 四川 | 1 |
云南 | 2 | 天津 | 1 |
安徽 | 1.5 | 浙江 | 1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2013年起,为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区域创新能力,加大地方对基础研究投入,提升地方基础研究水平,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科技部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创新机制、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方式依托地方所属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了一批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应用基础研究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促进了中央政府和地方的科技资源有效集成,成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16年底正在运行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共21个,材料科学领域4个,占总数的19.05%。
材料领域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名称 | 依托单位 | 省份 |
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 武汉科技大学 | 湖北 |
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兰州理工大学 | 甘肃 |
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上海大学 | 上海 |
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天津工业大学 | 天津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工程中心”)秉承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宗旨,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和战略需求,不断创新完善管理机制,大力培养集聚工程技术优秀创新人才,大力建设一流科研实验条件,着力提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着力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和开放共享能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有效发挥了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
截至2016年底正在运行的国家工程中心共360个,材料科学领域67个,占总数的18.6%。
材料领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单
中心名称
依托单位
省份
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
国家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市
国家纤维增强模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
国家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北京市
国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国家玻璃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北京市
国家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市
国家皮革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
北京市
国家树脂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
黑龙江省
国家非金属矿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
国家玻璃纤维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
国家涂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
国家液体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浙江省
国家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东省
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河南省
国家反应注射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省
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湖北省
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材料研究院
重庆市
国家碳一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
国家受力结构工程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
国家有机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
国家炭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昊黑元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
国家钽、铌特种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
国家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
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巨化集团公司
浙江省
国家特种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安徽省
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
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江西省
国家聚氨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
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烟台泰和新材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
国家炭/炭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
国家新型电子元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
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省材料技术创新基地
贵州省
国家贵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云南省
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省
国家半导体泵浦激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国科世纪激光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北京市
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
国家毛纺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
国家金属线材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法尔胜泓 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
国家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杭州市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
国家橡胶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阳谷华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
国家铝合金压力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
国家纺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
山东省
国家高压超高压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
国家非织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欣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省
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
国家电子电路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
国家稀散金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
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
北京市
国家阻燃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市
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天津大学
天津市
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东华大学
上海市
国家特种超细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省
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省
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景德镇陶瓷学院
江西省
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南昌大学
江西省
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
山东省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大学
重庆市
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省
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辽宁省
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辽宁省
国家光栅制造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吉林省
国家半导体照明应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科学院
上海市
国家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江苏省
国家光电子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福建省
国家钛及稀有金属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广东省
省份
数量(个)
省份
数量(个)
北京
11
安徽
1
江苏
8
甘肃
1
山东
8
贵州
1
四川
6
海南
1
广东
4
黑龙江
1
浙江
3
湖北
1
福建
2
湖南
1
河南
2
吉林
1
江西
2
内蒙古
1
辽宁
2
宁夏
1
上海
2
陕西
1
天津
2
云南
1
重庆
2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中国腐蚀与防护网http://www.ecorr.org
责任编辑:王元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投稿联系:编辑部
电话:010-62313558-806
邮箱:fsfhzy666@163.com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
标签: 国家实验室, 材料领域,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官方微信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3558-8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