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揭晓!
2018-01-17 09:39:44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 分享至:

    1月12日,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全国共有10人获颁“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共有4人入选“未来女科学家计划”。


    获奖的10位青年女科学家是: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研究员卢艳丽,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潘秀莲,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沈俊,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陶晓明,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沛芳,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数学系教授吴晓群,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许琪,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杨莉,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研,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朱艳。


    4位入选“未来女科学家计划”的是:


    张  楠: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林丽利:北京大学


    周熙文:香港科技大学


    黄芊芊:北京大学


    据悉,“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共同设立,设立14年来,共培养、发现、举荐了124位优秀女科技工作者。


1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现场


2

    “未来女科学家计划”颁授现场


    10位女科学家研究领域涉及生物医学、农业、环境、数学、电子通信等领域,她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未来女科学家计划”作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后备军,也在为中国的科学事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如下是部分获奖人简介:


3

    张研


    张研,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研究所研究员。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1年获得北京大学绿叶生物医药杰出青年学者奖,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她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近年来在阿尔茨海默氏症中神经元凋亡及淀粉样沉积的代谢途径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近10年来,张研在国际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期刊Neuron、PNAS、Nat Methods、Prog Neurobiol、Nat Protocol、J Cell Biol、Neurosci Biobehav Rev、J Neurosci、Cell Death Differ、Cell Death Dis、JACS、J Cell Sci、Cell Reports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先后被引用1000余次,其中单篇论文最高他引超过300次。


4

    杨莉


    杨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副所长。2012年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201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杨莉多年来从事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临床防治及发病机制研究,首次揭示中国的严重疾病负担和严峻诊疗现状,发现薄弱环节。创建AKI自动化预警系统,从根本上解决漏误诊难题,全面提高我国医院内AKI诊断水平,开创了AKI后纤维化机制研究和治疗探索的新领域,被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在AKI研究领域,杨莉近年来发表SCI论文33篇,IF:223.5。其中通讯/第一作者15篇,IF:136.9,包括Lancet(IF:47.8)、Nature Medicine(IF:29.9)、J Clin Invest(IF:12.8)、Am J Kidney Disease(IF:7.6)等。SCI他引1207次,单篇最高他引436次。


5

    黄芊芊


    黄芊芊,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博士,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优秀的实验能力。博士期间综合素质排名第一,先后获得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北京大学学术十杰、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论文等多项奖励和荣誉。主要从事超低功耗微电子器件研究,目前已成功研制出了新型肖特基-隧穿混合控制场效应晶体管等超低功耗新机理器件,打破了国际上硅基隧穿器件的亚阈摆幅纪录,实现了国际领先的综合性能水平。


6

    林丽利


    林丽利,北京大学催化化学博士后,主要从事低温高效碳化钼基产氢催化剂的开发研究。她勤奋工作、刻苦钻研,表现出很强的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她在甲醇-水液相低温重整制氢高效催化剂的制备,以及Pt-MoC催化剂应用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相关工作已经申请多项专利,并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7

    王沛芳


    我国水资源丰富,然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干扰,使江河湖库水环境质量受到巨大威胁。地下水逐年下降、工厂排放污染水源、太湖蓝藻爆发……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水资源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沛芳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水环境质量改善,针对湖泊、水库及河流特点,探寻不同类型污染发生的机制和传输过程,把握水环境治理的技术方法,因地制宜地研发水质改善关键技术。为了探究湖泊水污染严重、蓝藻暴发频繁的机理,数年间她曾多次带领科研团队进行实地考察。不仅发现了太湖入湖河流及沉积物对湖泊水环境质量影响的规律,同时还获得了30多项河流氮磷净化发明专利,为有效降低太湖水体中氮磷浓度、改善太湖入湖河流水质、进而减少藻类爆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8

    沈俊


    时至今日,家用制冷设备仍然广泛采用氟利昂制冷。但这种制冷介质是全球温室效应的元凶之一。在强烈紫外线作用下,氟利昂解释放出的氯原子会不断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分子,进而引发全球温室效应。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沈俊研究员的研究方向“磁制冷”有助于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磁制冷是利用固体磁性材料的磁化放热和退磁吸热实现制冷,这种利用磁热效应的新型制冷方式无需额外的制冷剂,可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磁制冷虽然优势明显,但真正走向实用化,在材料、器件和系统各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沈俊带领的团队已将中国磁制冷技术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跟跑者、推向了并跑者,甚至领跑者的角色。沈俊坦言,尽管磁制冷技术已经可以实际应用,但成本仍较高,推向大规模民用依旧任重道远。“我的工作就是实现磁制冷的广泛应用。”沈俊表示,目前她的团队已经制造出一些可供科研使用的磁制冷技术设备,例如可以降温到零下80℃的冷柜等等,“民用的磁制冷冰箱,预计1-5年内能够面世。”


    — END —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中国腐蚀与防护网http://www.ecorr.org


责任编辑:王元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投稿联系:编辑部
电话:010-62313558-806
邮箱:fsfhzy666@163.com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