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31日,由科技部基础研究与科研条件司、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办,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山东青岛海水大气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承办的“材料腐蚀降解国家野外站观测技术规范培训会”在山东省青岛市顺利召开。
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王瑞丹副主任、科技部平台中心数据与野外台站处徐波副处长、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李晓刚主任、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周武平主任、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韩冰副总经理、北京科技大学程学群教授、吴俊升教授、骆鸿教授等领导专家和全国23个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副站长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等近60名代表参加培训会,北京科技大学程学群教授、青岛钢研纳克检测防护技术有限公司张波总经理主持会议。
王瑞丹强调,国家级平台创新主要任务包括: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和支撑保障。材料腐蚀降解国家野外站属于支撑保障类国家创新平台基地。当前受国际环境影响,无论是材料还是其他领域,我们在很多方面“受制于人”,作为“国家队的国家人”应承担更大的责任,肩负更多任务,解决更难的问题,从而整体的提升我们国家科研能力和水平。同时,应加强观测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和整合,加强数据的汇交与共享。各国家野外站应以此次规范为抓手,切实提升野外站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保障能力。
李晓刚指出,材料腐蚀降解国家野外站是为国家的新材料以及国家经济建设贡献的一个大团队。在科技部领导带领下的35年间,已陆续积累700多种材料及2000多万条相关数据。并在在国家创新平台建设中,源源不断的补充了高素质人才。然而,在数据积累过程中也面临了环境数据缺乏的局面。对此,应加强物理因素和环境要素等多元素内容。并在未来发展中,一定要抓住国家科学发展关键问题,努力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周武平代表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至1952年成立至今一直服务于中国钢铁行业。在材料领域一直以国防军工为主。自2019年开始,中钢研开始布局数字化和智能化钢铁发展,持续给客户提供材料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通过装备制造智能化发展融入到强国发展中,未来中钢研不辱使命,将材料腐蚀降解国家野外站建强、建好,建到发挥作用。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会上,北京科技大学程学群教授、吴俊升教授、骆鸿教授,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丁国清正高级工程师分别就材料腐蚀降解观测技术规范、材料腐蚀野外站试验观测数据汇交方法和规范、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腐蚀数据联网观测和数据库建设与共享服务和青岛海水大气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站运行管理情况做了相关介绍。并就相关内容开展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此次培训会为规范国家野外站长期观测,促进数据汇聚与应用,更好开展联网观测研究和提升保障能力奠定基础。
12月31日上午,科技部领导和相关代表就昨日会议培训内容和各试验站点所面临的问题,开展了进一步的讨论和交流。
会后,与会专家领导和代表参观了山东青岛海水大气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