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下午,大会主会场报告环节由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刘静教授和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廖圣智副所长主持。同样在每一个主旨报告之后,均由主持人向主旨报告人颁发大会主旨报告纪念证书。
刘静教授在主持会议
廖圣智副所长在主持会议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北京科技大学李晓刚教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青岛钢研纳克检测防护技术有限公司韩冰教授级高工、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薛飞研究员级高工、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范益、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梁亮、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邹德辉、中山大学李伟华教授、暨南大学李卫教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许立坤研究员、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王胜年总工程师、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郭晓宏教授级高工、华南理工大学李烈军教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王剑秋研究员(张志明研究员代讲)分别作了《高铁设施材料腐蚀主要影响因素及规律》、《海洋环境中钛合金材料服役性能及评价》、《核电装备材料的腐蚀管理》、《热轧钢板表面氧化皮耐蚀性研究》、《涟钢高强耐蚀钢产品的研究》、《宝钢高性能桥梁结构钢研发与应用》、《海工结构钢筋的锈蚀与表面创新防护研究》、《暨南大学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腐蚀相关工作》、《关于船舶阴极保护若干关键问题的探讨》、《深中通道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防腐蚀措施》、《先进轨道交通车辆用耐蚀钢》、《超深海直缝埋孤焊钢管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核电材料表面损伤和腐蚀》的主旨报告。
李晓刚教授报告重点分析了高铁装备与设施材料腐蚀状况调研情况、高铁材料腐蚀的环境因素影响规律、川藏线的应对对策。
李晓刚教授在作报告
韩冰教授级高工总结分析了其单位多年积累的钛合金典型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与污损数据,并与铜合金、不锈钢和结构钢等典型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与污损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系统介绍了本单位目前开展的钛合金海水管系应用验证考核试验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试验过程中发现的典型腐蚀问题。最后,针对钛合金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以及服役性能的测试评价工作建议。
韩冰教授级高工在作报告
薛飞研究员级高工报告指出腐蚀是影响核电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做好核电装备材料的腐蚀管理十分重要。中广核集团基于腐蚀风险分级、材料-环境-腐蚀动态数据模型等技术,自主开发了核电站全寿期腐蚀管理与控制平台,提升了对核电站设计、建造、运行各阶段腐蚀管理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围绕“数据获取”,采用先进的无线基础设施、数字化仪控技术,开发形成腐蚀环境类别与装备腐蚀类别的腐蚀监、检测技术;围绕“数据评估”,通过试验测试与验证,结合核电装备材料实际服役数据分析,建立了腐蚀评估技术理论模型;围绕“数据应用”,基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实现对腐蚀数据的预测性应用与安全预警应用。
薛飞研究员级高工在作报告
范益副院长报告指出热轧钢板在储运期间往往发生氧化皮脱落和锈蚀的现象,影响钢板的外观质量和使用性能。针对这一问题,系统分析了钢材自身的成分、微观组织、夹杂物、氯离子、氧化皮质量以及仓储物流环境对钢材耐蚀性的影响,找到影响钢材锈蚀的主要因素是氧化皮质量和环境因素,并重点研究了不同质量的热轧氧化皮在仓储环境中的腐蚀行为规律。
范益副院长在作报告
梁亮研究员报告针对涟钢高强耐蚀产品开发做了相关介绍,具体包括研发背景及用钢需求、涟钢耐蚀钢产品介绍、高强耐候钢的研究三个方面。
梁亮研究员在作报告
邹德辉研究员报告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桥梁结构钢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我国桥梁结构钢在冶金质量、成分、工艺、性能、应用、标准等方面的发展脉络。结合宝钢桥梁钢制造体系与研发应用实际,介绍了宝钢桥梁钢在高强化、耐候性、抗大线能量焊接、不锈钢复合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邹德辉研究员在作报告
李伟华教授报告指出发展长效环保表面防护技术至关重要,基于海洋工程中海工结构件防护机理、材料化学、天然能源转化、经济性评估学等学科交叉基础,从表面防护功能材料的分子结构设计、功能调控、功能演化机理等方面深入研究,将传统“被动”防御转化为“主动”适应,开展环境友好型高效钢筋阻锈剂研究,并进行功能集成化探究。针对表面微观损伤进行原位化修复,着重研究自修复涂层材料的设计与可控构建、机敏涂层响应性能调控与强化、以及应用于海工结构物失效修复过程的调控规律,构建水敏、压敏、pH敏、氯离子敏等环境响应型机敏多功能涂层等,为建立自修复防渗性能和自催化缓蚀性能海工钢筋混凝土智能防护理论体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李伟华教授在作报告
李卫教授作了“暨南大学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的院况介绍以及腐蚀相关工作的介绍。
李卫教授在作报告
许立坤研究员报告针对海洋船舶阴极保护所存在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重点介绍了低温海水环境和海水间浸环境对阴极保护用金属氧化物辅助阳极和压载舱用牺牲阳极性能的影响,以及高强钢材料的使用给船舶阴极保护带来的新挑战。同时,探讨了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研发新的阴极保护材料和优化阴极保护设计可以满足高技术船舶防腐保护的需要。
许立坤研究员在作报告
王胜年总工程师报告指出深中通道工程邻近港珠澳大桥虽工程结构形式和所处环境与港珠澳大桥相似,但有其不同特点。在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基础上,针对深中通道设计使用年限和腐蚀环境,结合近期研究成果,对深中通道混凝土结构寿命模型进行优化和耐久性设计,并在近似全寿命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对深中通道混凝土结构实行寿命适配、经济可行防腐蚀措施。
王胜年总工在作报告
郭晓宏教授级高工报告指出目前轨道车辆向高速、重载、低成本方向的发展,轨道车辆用钢也向高强度、高耐腐蚀性和经济型方向发展。重载轨道车辆结构的轻量化、长寿命化是现代车辆制造技术追求的目标之一,因为轻量化能减少材料消耗和车辆制造成本,长寿命化可减少车辆维护周期和维修成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制造技术也朝着舒适、安全、低自重、低噪声方向快速发展。耐候耐蚀钢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成本低,易于设计、焊接及加工等特点,在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中广泛得到应用,其主要用于制造机车车头、货车车体、客车车厢、动车转向架等重要部件。
郭晓宏教授级高工在作报告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8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