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说:“好学术文章是改出来的。”果真如此吗?且听我慢慢道来。
从文章的外在形式上看,一篇好文章应满足思路清晰、内容精简、表述准确、论证有力、图表美观、引用规范等要素,这样才能便于读者阅读理解。要做到此,除对初稿反复调整、打磨、润色等外,几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真正的好文章主要由其内核的强创新性和实质贡献决定,文笔流畅只能起到锦上添花之功效;然而,若没有这样的内核充盈,写得再好也只能归为名不副实的鸡肋文章。
判断一篇文章的创新性和贡献,应着重看:
突破了什么(学术定论/主流共识/思维定式/研究范式/现行做法/权宜之计/学术僵局等),提出了什么新思想/新原理/新理论/新方法实现突破的,突破的程度多大,意义多大;
逻辑推理的前提和过程有无漏洞,证据是否强壮——无偏性和无反例,逻辑和证据是否支持结论。
若文章中的工作找到了突破某重要科技难题的妙招,能推动学科跨越式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即内核杠杠滴(硬核),这才是真正的好文章;若这样的文章条理清晰,则如虎添翼。能做出这样工作的作者,通常逻辑能力强劲,表达功夫上乘,撰写的文章可读性也强。
反之,那些跟风克隆的内卷式文章,多属于提供数据验证前人工作的抬轿文章,因为缺乏新的学术思想,对我们认识世界乃至改造世界的贡献寥寥,即使写的再华丽,即使文章发在CNS期刊或未来的《宇宙学报》,又有神马价值呢?!
科研是异常艰辛的智力劳动,只有全身心投入、长时间潜心探索,才有可能取得突破。
换句话说,即使把最美的花儿插到牛粪上,花儿不可能改变牛粪的本质,即牛粪依然是牛粪,绝不可能成为“锦”,最多只是表面光鲜而已。
虽然花儿能暂时汲取牛粪低劣的营养而电光朝露(这里比喻跟风克隆文章发在高影响因子期刊、短期引用量大而喧嚣一时),但随着时间的流失、营养的急速断供(牛粪不能长期供给营养),花儿终将枯萎、干瘪的牛粪也随之会原形毕露(比喻经不起实践检验的成果终将淡出历史舞台)。
某资深院士曾和我说:“现在突破任何一个科技难题都非常困难。一般说来,若某研究者一年内发表10篇论文,极有可能全是水货;若十年内发表1篇论文,则有可能是硬货。”
实际上,他这句话表达了“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之理念,我理解并赞同,并愿以此与大家共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