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尽心力 创新自强真巾帼
2016-01-01 14:59:22 作者:田双 李玲珊 来源:中国腐蚀与防护网 分享至:

 “科研就是探索未知,不但要夯实基础,而且要不畏艰险,勇于创新,才能有所作为。”林玉珍教授在长达五十多年的腐蚀与防护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请跟随记者的采访一同走近这位腐蚀电化学、流体腐蚀领域专家的多彩人生!

 

 从我国第一位防腐学科的研究生,到北京化工大学腐蚀新专业的创建,历经五十多年的教学、科研,林玉珍老师为腐蚀与防护专业建设与发展奉献了自己的激情与年华。退休后,她依然活跃在腐蚀与防护领域,继续发光发热,将其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和追求。林老师退休后的生活丰富多彩,第一眼见到她,记者就被其容光焕发的精神面貌深深地感染。采访中她多次提起“吃苦耐劳”、“勇于创新”这两个词,而这也是她工作和生活的最好写照。

 

理论实践相结合 扎扎实实练本领

 

 1955 年,林老师进入天津大学化工系无机物工学专业本科学习,当时正值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大学改成五年制,三年的基础理论学习较为全面、扎实。1958 年,全国开始了大跃进,学校的学生们也走出课堂,勤工俭学,参加各种劳动实践活动,经受磨练。

 

 林老师所在无机物工学专业的师生共一百多人,在工人师傅的帮助下承担建设一个年产5000 吨的小氮肥厂,要从看图、采购开始到施工安装、调试开车和生产运营的全过程,这是一个理论结合实践的极好课堂,也是一场伟大的科学实践活动。当活动开展不久,1958 年8 月13 日毛主席来到天津大学视察勤工俭学,他老人家走进各个实习工厂、劳动基地、施工现场,广泛与师生们亲切交谈,了解情况。最后,毛主席发出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伟大号召,使全校师生深受鼓舞。林老师所在的专业团队更加信心百倍,下定决心苦干、实干,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1960 年试车成功,生产出来了化肥。通过这一真刀真枪的毕业环节,林老师体会到了三年的基础知识在建厂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作用,认识到了学习基础课的必要性;与此同时,也具体理解了理论指导实践的深刻内涵,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超英赶美”,国家需要培养高级技术人才,1960 开始扩大规模招收研究生,林老师被分配并经考核进入了本校化工系电化学工程这一新专业,开始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她有幸师从知名学者、化工冶金专家、天津大学化工系系主任潘正涛教授,专攻“腐蚀与防护”。从此,她便成了我国腐蚀与防护专业的第一个研究生。由于当时这一新专业还在兴建中,有关腐蚀方面的研究装置和仪器设备完全处于“零起步”状态,当时国内也还没有此类产品可购买,都必须自己研制。在潘老的指导下,林老师知难而进,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设计并加工了简易的拉伸应力腐蚀装置,自行设计线路、购置元件,装配了恒电位仪(电子管的)。她利用自制的新仪器研究发现:在硫酸水溶液中不锈钢表面SO42- 和Cl- 有“竞争排代吸附”作用。在一定的电位下,当Cl- 排代了被吸附着的SO42- 时,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被破坏而活化,腐蚀加剧。当溶液中的SO42- 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SO42- 又会把表面吸附着的Cl- 排代掉,使不锈钢重新钝化,腐蚀降低。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钝化理论中的吸附论观点。

 

 对于恩师的引领和教导,林老师感激不尽。她说:“潘老德高望重,知识渊博,懂英、法、德、俄四门外语,均能担当现场口译。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学生更是关怀备至。”当年,对于毫无电子学基础的林老师来说,研制一台恒电位仪的难度是很大的,导师潘老竟带领并陪同她到电子学教授家去答疑。在她做论文期间,潘老虽然工作很忙,但依然坚持每天上午工作结束回家吃午饭前,一定会到林老师的实验室看看,使她遇到的问题可得到及时解决。每当潘老看到她困难较大、犯愁时,就会给她讲一个克服困难的小故事,激励她知难而进,勇往直前。林老师说:“恩师的言传身教,令我永生难忘!他不仅给我传授了知识,还教会我如何对待困难、如何学习和研究,更教会我如何做人。”谈到这里,林老师的眼眶湿润了,她遗憾地说,潘老因患恶性胰腺炎医治无效,于1969 年早早地离开了大家,享年仅62 岁。

 

 为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原化工部准备在北京化工大学(原北京化工学院)建设腐蚀与防护这一新专业。1964 年,林老师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了北京化工大学。开始时,她参加了熔盐电解的科研项目,完成阶段任务后于1970 年,参与北京化工大学腐蚀新专业的创建,负责与腐蚀电化学相关的这一支课程的建设。林老师深知腐蚀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所以,她首先向实践学习,调查主要化工企业生产中的腐蚀问题,确定了“金属腐蚀理论及其应用”课程和教学大纲。据此,课程初建时,实验室和教材建设并重。授课时,理论讲解适当加演示与实验课教学并重,还尽量争取带学生到生产中进行现场参观或教学。林老师通过理论—实验或实践—理论教学这些环节,使学生们具体体会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腐蚀专业并不是简单的涂涂刷刷。为了加强学生们的工程知识,林老师又自编讲义,开设了“电化学保护”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工程设计和技术实施能力。

  
     认认真真做实验 自强不息搞科研

 

 林老师说:“科研就是探索未知,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三方面),而且要不畏艰险,有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才能有所作为。”林老师在承担“七五”攻关项目青海钾肥厂盐田工艺的腐蚀研究时,她深知腐蚀现场在哪里,腐蚀研究工作就应到哪里。1989 年夏天,林老师不顾高原反应的困扰,独自一人前往4000 米高原的盐田现场进行实验,那时,因交通极不方便,需在兰州、西宁转车两次到达格尔木,再乘汽车到盐田现场,当她到达青海钾肥厂时,大家都感到非常惊讶,受到了工人们的一致赞扬。在进行现场试验过程中,她了解到钾肥厂的盐水输送泵中普通钢制的泵叶轮腐蚀特别严重,三个月就报废。由此,林老师一直在考虑着“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开发、海水利用中这一腐蚀问题还没解决”。因此,在“七五”攻关项目完成后,林老师选择了“流动海水的腐蚀与控制”课题,在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她知道在流体中进行实验,难点并不在于具体腐蚀数据的测量,是先要研制出摸拟高速流动环境的试验装置。林老师用了一年的时间自行设计、加工了动态模拟试验装置,研究揭示出:与静态海水相比,流动海水对碳钢的腐蚀之所以如此严重,是由于流体动力学因素和腐蚀电化学因素协同加剧所致,其中,电化学因素起主导作用。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水平,她又用计算流体力学、腐蚀动力学建立了流体腐蚀的综合数学模型,再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其结果,同样证明了以上机制的正确性。据此,她对大连某公司现场大型海水输送泵进行了阴极保护,获得了成功,为工厂解决流动介质中的设备腐蚀指出了一条新路。该项研究通过了化工部以曹楚南院士为组长的鉴定组的鉴定,这一成果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4年电化学阻抗谱高级研讨会(第一排左四为林老师)
 

 1986 年6 月,北京化工大学派林老师前往日本东京理工大学进行合作交流,与她合作的是日本腐蚀电化学专家加藤正義教授(曾任日本腐蚀学会电化学委员会委员长),而他的老师冈本刚教授是国际知名学者、日本腐蚀界的权威,当时已是82岁高龄。林老师经常听加藤教授的课,有幸与冈本刚教授讨论学术问题。第一次见面时,冈本刚教授嘱咐他的学生加藤教授说:“林老师在你这里半年,要让她有所收获,让她看看日本大学的教学情况和多了解些日本的腐蚀及防腐技术。”在他的引导下,加藤教授带着林老师去了东京工业大学参观座谈,去中川防蚀株式会社调查,并参加日本电化学保护学术会议等,还有幸面见了著名铝阳极氧化专家永山政一教授(曾任日本腐蚀学会主席)。
 


 

  
林老师在日本合作交流

  (从左至右:林老师,冈本刚教授,加藤教授)
 

 

 林老师与加藤教授一起合作指导研究生,为加强日本学生的工程知识,又基于她丰富的防腐工程实践和较好的日语能力,加藤教授请她为工业化学科的研究生们讲授了“电化学保护”课程。通过这些活动,林老师了解到日本的研究生上课学时相对较少,主要是讲最基本的概念和理论,但比较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拿参比电极来说,日本学生要自己制作,通过制备可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在国内学生自己不做,都是外购。日本大学的教授与企业的联系比较密切,有时会带学生去工厂参观。另外,大学研究室使用的各种药品、玻璃制品的加工等均与对口厂家电话直接联系,厂家定期配送,这就省去了学校庞大的后勤管理机构和存放仓库,这与国内相比是有所不同的。

 

 中川防蚀株式会社主要研究应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技术,这种方法不需要外加电流,也无需操作人员日常维护。由于该公司拥有优秀性能的牺牲阳极,所以,日本海洋装备上的阴极保护都是采用牺牲阳极法,而不采用外加电流法。该公司从研发、加工制造到设计、施工安装等,各部门既有分工,又有联系,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这与国内各个部门是分开设置的情况是不尽相同的。

 

 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退休生活

 

 2002 年,林老师退休,基于她对腐蚀与防护专业深深的喜爱,她退而未休,继续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注重健康和养生,生活过得非常充实和丰富。当得知林老师今年已经77 岁时,记者感到非常惊讶,她看起来也就像60 岁的样子,非常有活力。林老师很高兴地与大家分享了她的养生之道:

 

 勤奋工作

 

 林老师说,工作是生活的动力,它能使人身心愉悦,有利健康。退休后她仍然热衷腐蚀与防护领域工作,将其视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和追求。

 

 2004 年,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京郊豪华公寓,供暖系统采用的是美国某公司提供的LENNOXG21 燃气采暖炉,合同中规定了15 年的质量保证期。结果只用了3 年,不锈钢换热器的管子就出现了腐蚀穿孔,造成燃气泄漏事故,导致英国人一家三口两伤一死。当,房地产公司怀疑供暖材料有问题,而美国公司自信地坚称选材正确,是质量合格的不锈钢,双方打官司僵持不下。房地产公司负责人找到了林老师,她凭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多年实践经验,对设备腐蚀情况进行了剖析,腐蚀泄漏原因是由于美国公司为提高热的利用效率,将换热器出口温度降低,致使换热器内有冷凝水产生,并浓缩。虽然他们也知道这样改后换热器的腐蚀会加剧,故将换热器的碳钢材料换成了304 不锈钢,可是他们并不知道不锈钢遇到冷凝水中的Cl- 发生了孔蚀,尤其在弯管部分腐蚀特别严重。 这充分证实了事故完全是美国公司“设计不当,用材错误”造成的,美国公司还要求中方提出文献资料的相关依据,林老师给出了详细的腐蚀事故诊断书,并说:“这些基础知识,你们国家30 年以前的教科书上就有记载。”结果,官司打赢了,美方赔了300 多台新采暖炉。通过这起事故林老师告诫大家,外国工程师在技术上也不是样样精通,我们不能盲目轻信对方,要有自己的技术人员把关。腐蚀防护技术应用真是无处不在,谁能想到打官司还能用到。她用腐蚀与防护专业知识帮助房地产公司挽回了巨大经济损失,也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肯定。官司打赢后,林老师向房地产负责人提醒,其他公寓如果也是此种结构的采暖炉也可能出现类似的问题,是非常危险的,应加强注意,避免发生类似事故。

 

 林老师退休后,继续在腐蚀与防护领域笔耕不辍,参与编著、审阅多本专业书籍。编写《腐蚀和腐蚀控制原理》,参编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组织编写的防腐蚀工程师《技术资格认证考试指南》、《防腐蚀监理工程师应用手册》,参编余国琮院士主编的《化工机械工程手册》(上卷);审阅《材料腐蚀与防腐蚀概论》、《应用电化学》。最近她编写的《金属腐蚀和控制原理难点及解析》内容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是一本基础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书,受到广泛欢迎。为《腐蚀防护之友》杂志开辟“知识讲堂”专栏,分别就“简说腐蚀及其控制”、“电化学腐蚀倾向的判断”、“金属的腐蚀速度与极化作用”、“氢去极化腐蚀与氧去极化腐蚀”、“金属的钝化及其应用”和“金属局部腐蚀电化学”进行专业讲解。

 

 在腐蚀学会担当防腐蚀工程师技术资格认证培训工作,参加培训班二十多次,讲授“腐蚀与腐蚀控制原理”,还为腐蚀学会提供技术咨询。她还深入企业,与中海油相关部门进行腐蚀问题研讨,并为常州涂料院,新疆独山子炼油厂、中科院金属所的腐蚀研究生进行了“腐蚀与防护基础知识”讲座。林老师总是怀着极大的热忱,认认真真地讲课,凭借她的化学、电化学工程、腐蚀与防腐多学科基础知识,再有多年来在生产现场实践经验的积累,加之几十年的教学历练,使她能从应用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讲清楚基本概念和理论,她的教学效果很好,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赞誉,得到了学员们的多次点赞。
 


  
2015海洋材料腐蚀与防护大会-分会场四(第一排右三为林老师)
 
 

 退休后,在朋友们的鼓励下,66 岁的林老师竟学会了开车,这样使自己的活动范围扩大,更自由。她有工程画的优势,结合学车、开车的体验,撰写了《新手上路非常体验》一书,与车友们分享。这本书图文并茂,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立交桥的通行部分,根据林老师亲自开车实地考察的体验,不仅阐明了立交桥的基本走法,而且把北京几座典型的立交桥第一次用立体化的“直观图”展现出来,图像真实、生动、文字通俗易懂,便于学习掌握。这本书曾是新华书店精品推荐,深受广大读者欢迎,2016 年还会再版。另外,林老师闲暇时还喜欢绣十字绣,绣一束梅花、一幅报春图送给亲朋好友,表达一份心意。

 

 健康生活

 

 “管住嘴,迈开腿”,林老师非常注意饮食,尽量低脂肪、低热量,营养搭配,适量摄取。增加户外有氧运动,散步是她非常喜欢的运动。林老师说:“注意养生,是为了不让儿女牵挂,支持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最后,林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只要身体允许,国家和社会建设需要,我会继续工作下去。”

 

 寄语年轻人

 

 林老师有着五十多年的教学科研经历,一直和学生们保持密切联系,相互照顾,彼此关心,亲如一家。她经常和学生们讨论业务,指导科研,关心学生们的进步和成长。她热爱防腐专业,钟情教学工作,致力科学研究,为腐蚀与防护专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和科的发展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她寄语年轻人:

 

  吃苦是财富,夯实基础才能有所创新,希望大家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顽强拼搏!




 

 声明: 本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班英飞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投稿联系:编辑部
电话:010-62313558-801
邮箱:ecorr_org@163.com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