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春: 潜心研究四十载,献身科研终报国
2015-10-12 13:48:52 作者:王元 来源:《腐蚀防护之友》 分享至: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但凡有所成就者都是经得起困苦、耐得住寂寞。近日,《腐蚀防护之友》记者有幸采访到原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纪晓春教授,纪老师是钢铁研究总院从事堆耐蚀金属材料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之一, 自1973 年在钢铁研究总院材料腐蚀与防护研究室工作至2012 年整整 40 年,漫漫科研路, 艰辛而快乐。纪老师自豪地讲述了他们团队研究出的材料为军工、核工业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这些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若干奖项……不过在这无数个令人欣羡的荣誉背后,是那无数个彻夜不眠、潜心科研的夜晚,是那种心无旁骛、淡泊名利的无私奉献精神、是那种在艰苦条件下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兢兢业业 共筑科研兴国路

 

    记者从纪老师谦和的话语中了解到她一生都在从事金属腐蚀与防护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以核工业耐蚀金属材料方面的研究和检测为主,与钢铁研究总院的07 楼(材料腐蚀与防护研究室)共度40 载;同时自1981 年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成立以来在合金耐蚀理论委员会兼任秘书、秘书长、副主任等职位至2012 年。

 

    献身科研四十载 终以硕果报祖国

 

    众所周知,核工业用钢的防腐工作至关重要:一、防泄漏。核工业牵涉到的原料、产品都是带有一定甚至是高辐射的。这些管道、容器在制造过程中包括管材、焊接材料、连接部件,都需要防腐处理,就是为了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因为材料腐蚀出现漏点而导致核泄漏。二、防爆炸。核工业生产中有许多压力容器,为避免因为腐蚀出现容器壁局部变薄、局部耐压下降, 容器材料必须防腐。三、防异物。核工业生产中有许多高压输送过程,如果管道、容器里出现锈蚀、脱落等现象,锈蚀物会随输送流体直接高速在管道里运动,遇到管道拐角、泵的叶片等物体的时候,锈蚀物就会以与子弹相当的速度撞上去,进而对设备、管道、容器进行严重破坏。因此, 核工业耐蚀材料方面的研究和检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核工业要发展,材料必须防腐!

 

    20 世纪70 年代初期,我们国家正处于蓬勃向上的发展中。当时许多的国防装备急需开发一大批适应环境的耐腐蚀材料, 为适应这一需求,国家相关机构拨全款在原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建立了耐蚀金属材料开发、研究和材料腐蚀与防护的特殊试验研究基地。这个实验楼代号为“07 楼”,自1974 年初开始建设到投入使用大约花费了三年的时间,投入使用至2012 年完成它的使命,原因是应耐蚀金属腐蚀防护的研究及科技发展的需要,钢铁研究总院又在异地建立了一座更先进、更现代的腐蚀研究实验室。纪老师说:“我有幸成

 

    纪晓春教授为这个实验室的成员之一,在与它相伴的四十年中,我见证了它的出生、成长到后来的巨大成就。”07 楼“是在拆除了几间废弃的老房子地基上建立起来的,许多科研技术工作者和院内各级领导都分别参加了”义务劳动“,搬砖、筛沙子、拌水泥浆。任何成功背后都充满着艰辛和汗水。

 

    腐蚀试验的研究周期都很长,要想得到可靠、真实的试验结果,披星载月、废寝忘食是常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纪老师表示当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检测方法、设备、技术都不是十分成熟,因为研究室刚成立,所有的工作都只是一个开端,这其中就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只能靠大家齐心协力、废寝忘食、反复试验、多次失败后的反复改进,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为了得到可靠的工况环境实验数据,还需要反复的到一些核反应堆工程现场进行测试、调整,有时还会将现场含辐射剂量的样品带回来。风险也是蛮”大“的。但是为了国家的需要,再辛苦也得拼下去! 时任钢铁研究总院党委书记的江文(后曾为江青专案工作组组长)曾多次来”07 楼“ 工地劳动。并鼓励我们加快建设,尽快投入使用。实际上”07 楼“也是边建设边投入使用的。它先后承担了”09 工程“、”801 工程“、”816 工程“、”827 工程“等众多工程项目中使用的耐蚀金属的开发、研制的实验研究工作,为那些材料的开发、使用提供了大量的详实可靠的试验数据。最终,他们团队的研究成果在许多国防工程上得到了重用,为祖国的强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几十年里,他们团队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四等奖若干项,国家科技大会一等奖一项,申请专利二十余项, 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并且从这个”07 楼“ 走出了十数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他们现在都成为”腐蚀界“的精英。

 

    满腔热情赴学会 为国发展做贡献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全国科学工作者迎来了科学研究的春天。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于1979 年正式成立之后,根据不同的领域相继成立了耐蚀金属材料专委会(原名合金耐蚀理论委员会)、海水淡水工业水专业委员会、腐蚀电化学专业委员会、材料保护专业委员会,航空航天专委会、能源工程专委会等19 个专业委员会。

 



  纪晓春教授在做试验
 

    根据纪老师的叙述,记者了解到合金耐蚀理论专委会是1978 年7 月成立的挂靠在原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主要从事耐蚀合金材料方面的研究、开发及腐蚀试验方法和腐蚀机理研究。在成立初期有22 家委员单位,后来逐渐增加到30 余家委员单位。均是来自全国从事材料研究、开发、生产和使用的各个相关部门。包含科研机构、高校和相关企业。像钢铁研究总院、北京有色金属总院、西北有色金属院、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原沈阳腐蚀研究所、原上海冶金研究所、机械工业部上海材料研究所、鞍山钢铁公司、上海钢研所、洛阳铜厂、宝鸡有色加工厂等都是委员单位之一。

 

    这些专委会承担了组织全国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定期举办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生产经验等学术活动。自1981 年成立至2010 年间共举办全国型年会12 届, 各种专题交流会、座谈会30 余次,解决了生产实践中的许多问题。例如:80 年代初期有许多不锈钢生产企业经常发生晶间腐蚀不合格的问题,当时有冶金部质量标准司提出让合金耐蚀理论委员会牵头,组织这方面的相关科技工作者、生产管理者分成若干调研小组,分赴全国各生产企业。首先从生产原材料、冶炼、热处理、冷热加工等生产工序及检测试验判定工作上, 一道道地调研分析,对各企业给予不同的指导措施。有分别对某些企业的技术人员、生产管理者、质量监督检测工作者等进行了不分形式的技术指导、培训,使其有关晶间腐蚀的问题得以解决,为不锈钢生产质量的提高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样在解决不锈钢点腐蚀的试验方法、铜合金应力腐蚀试验方法、铝合金晶间腐蚀试验方法等方面,合金耐蚀理论委员会也都做了同样的工作,为促进我国耐蚀金属材料健康有序的发展而尽一份力。

 

    纪老师表示,她自合金耐蚀理论委员会成立时担任秘书工作,后来任秘书长、副主任委员等工作直至2010 年。期间有幸结识全国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许多专家、学者并与其共事几十年,倍感荣幸!

 

    退休生活多充实

 

    谈到退休后的业余生活,纪老师表示她自1971 年来钢铁研究总院腐蚀与防护研究室工作至2000 年退休,退休后继续返聘至2012 年。在正式离开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后,纪老师表示平时除了和以前”腐蚀圈“ 一些老友小聚、聊天外,也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大部分时间还是宅在家里,上网、看报或去公园散步生活充实而快乐!

 

    诚心寄语年轻人:躬身践行获真知,开拓创新抓机遇!

 

    对于现在从事腐蚀防护工作的年轻人, 纪老师寄予厚望。纪老师表示现在的社会环境对于从事腐蚀与防护研究的年轻人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国家富强, 很多硬件基础设施完善,对于年轻人来说科研条件较好;但对于当今社会的年轻人来说,社会竞争压力比较大,国家科研体制与过去有些改变,好多科研项目得靠年轻人自己去努力争取。这就需要年轻人做到以下几点:一、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多参加实践工作,用知识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增加自己的竞争筹码。二、抓住机遇,不断地开拓进取。三、腐蚀与防护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作为从事防腐蚀工程的年轻一代,除了要掌握先进的防腐蚀技术,还需要宣传腐蚀的危害性,普及防腐基础知识,引起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同心协力控制腐蚀, 使腐蚀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潜心研究数十载,献身科研终报国“ 是纪老师和像纪老师那样老一辈无私奉献的科研工作者一生的写照,我们青年一代在感恩他们的无私奉献同时,应吸取他们的精神,传承他们的文化,追求卓越,开拓创新!

 

    人物简介

 

    纪晓春,女, 辽宁人, 1945.01出生, 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局部腐蚀。

 

    1965年本溪钢铁学院电冶金专业毕业,毕业后分配至四川长城特殊钢厂支援三线建设。1971年调至钢铁研究总院在钢铁研究总院腐蚀与防护研究室从事耐蚀金属材料开发、研制及腐蚀试验研究工作至2012年。自1981年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成立以来在合金耐蚀理论委员会兼任秘书、秘书长、副主任等职位一直工作到2012年。她和所在团队的研究成果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四等奖若干项,国家科技大会一等奖一项,且共同申请专利二十余项,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声明: 本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班英飞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投稿联系:编辑部
电话:010-82387968
邮箱:ecorr_org@163.com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 QQ群:140808414

 

 

    注:本稿为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严禁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