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国家生死以 誓以高科挽腐沉
2013-04-22 13:35:15 作者:武文龙来源:

        融融的春日轻抚着万物复苏的季节,清新的气息由外到内沁入人的心脾,一走进师老宽大的办公室,明媚的春光合着浓浓的暖意一下子扑面而来,让人的心便如刚饮过一杯香茗一般,立时清新明澈起来。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

        待我们一行人依次落座,坐在沙发上的师老用他那爽朗的笑声向每一个人做过问候,“防腐蚀是有利国家的大事情,防腐蚀知识的普及十分重要⋯⋯”话题便从防腐蚀知识的普及开始款款而出。

        当屋内的交谈翻飞在中国材料科学漫漫历程中时,透过窗外的春光,恍惚间思绪穿越了时空。

        70多年前,师老出生在河北徐水的一个书香门第。伯祖父是前清进士,父亲是前清秀才。在12个叔伯兄弟中,师老排行第七。

        “九一八”事变后,冒着纷飞的战火,师老先是进入县立第一高小。接着,从保定师范到豫西国立一中;从国立西北工学院到四川綦江电化冶炼厂;师老忘掉窗外的炮火,沉浸在知识的海洋。1948年,师老利用两年前取得的出国资格赴美留学,先后在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和欧特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51年9月,美国司法部禁止学习理工医学科的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回国,如果违反或企图离美,要处5年徒刑或5000美元罚款,或者二者兼施。在这种情况下,师老不得不在麻省理工学院谋了助理研究员岗位,“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三年,可以说是争取回国的三年”。

        然而美国的优越依旧浇不灭报国的激情,1953年12月21日,师昌绪、陈能宽、李恒德、张兴钤等15名留学生一起签名写了给周总理的信,由师昌绪和张兴钤转交印度使馆。之后,中美双方谈判解决了他们的回国问题。1955年春,美国公布了乃位中国留学生回国
名单,师昌绪名列其中。

        回国后,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严济慈找师昌绪谈话:可以去上海,也可以去沈阳。师昌绪说,服从国家分配,到哪儿都行。就这样,师昌绪被分配到位于沈阳的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一直工作了30年。

        1963年,师昌绪接受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空心涡轮叶片的研制任务。在师昌绪等人的建议下,我国涡轮叶片由锻造合金发展为真空精铸,由实心叶片发展为空心叶片。这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采用精铸气冷涡轮叶片的国家,仅比美国晚五年。

        1984年,一纸调令发往沈阳。时任金属所所长的师昌绪被任命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由此他便走上了人生的又一个舞台——科技管理工作。

师昌绪院士(中)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秘书长李晓刚(右二)
和《腐蚀防护之友》负责人雷有艮女士等合影



师昌绪院士正在认真地修改为“世界腐蚀日”宣传活动起草的院士倡议书

        1992年,师昌绪和其他5位中科院学部委员联名向中央递交报告,倡导成立工程院。

        报告获批后,师昌绪任筹备小组副组长。1994年,工程院成立,师昌绪当选副院长。

        2004年6月4日,材料科学专家、两院院士师昌绪获得第五届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奖励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颁奖仪武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11年1月14日上午,北京隆重举行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他们颁奖⋯⋯

        “我的祖国需要我!我是中国人,中国需要我!”这是56年前,师昌绪要求回国时回答导师柯恩的话。正是因了这颗拳拳赤子之心,他才像上足了发条的时钟一样,于时光流转中,每一刻都过得那么充实。

        愉快的交谈,冲淡了时光的汨汨流泻。师昌绪接受了为我们题写刊名的真诚相邀,站起身来,挥毫泼墨为我们留下了力透纸背的六个骨挺大字“腐蚀防护之友”。

        从进屋到握别师老,师老那饱满的精神始终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这让我记起了师老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人生在世,要对人类有所贡献。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对待人生的第一态度,才成就了师老这个名副其实的战略科学家。#p#分页标题#e#

        “迟暮夕阳佘热暖”,是师昌绪和老伴郭蕴宜合写的长诗《寻梦》中的一句。正是如此,在90余高龄的时候,师昌绪仍然在坚持着工作。4月成都、5月沈阳和南京、6月沈阳、7月满洲里、8月哈尔滨和沈阳、9月山东、12月广州和厦门⋯⋯留心一下他2010年的出差记
录:北上哈尔滨、南下广州,一年往返10多次不说,他还在北京主持、参与了几十个学术会议⋯⋯热悉他的人都说他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

        “国仇家恨祸频仍,誓以高科挽腐沉。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仁。峰巅攀上为邦国,后辈提携育凤麟。老遇明时当益壮,喜迎新纪好阳春。”这是师昌绪的弟弟师昌纶为师昌绪写的一首七律,这也不正是师昌绪科学人生探索历程的真实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