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ㅣ案例小科普
2017-03-22 12:39:01 作者:文物腐蚀损失调查组 来源:《腐蚀防护之友》 分享至:

    致谢:


    本刊文物保护专题在筹备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工程院“我国腐蚀状况及控制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文物腐蚀损失调查组的鼎力支持。在此,我们特向各位文物保护的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1

褪色后的兵马俑

2

根据考古资料复原出的秦俑模型

 

    ▲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作为中国考古学界的一大发现,是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留下的瑰宝。兵马俑的塑造基于秦代时期人们的生活形态,它手法细腻、明 快,每个兵马俑装束、神态也各不相同,从兵马俑的装束、手势、神态,就能够判断出兵马俑的身份。兵马俑的塑造体现出了我国古代陶俑技术的先进发展,而陶俑的形态也可以给广大历史学者对研究先秦时期人们的生活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兵马俑,虽然一个个形态各异,然而,暗淡的灰色、褐色缺抹杀了他们的英姿飒爽。究其原因,是在出去之时,由于我们没有相应的保护技术,色彩斑斓的兵马俑,在出土遇到空气后,几分钟内变褪色!上面两张图对比了褪色后和褪色前兵马俑的形态。


    保护措施不利而导致的文物腐蚀,逐渐地消食掉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成果。
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实物见证,假如损毁文物不能得到有效地保护,许多文物将会被腐蚀逐渐地丧失掉其固有的价值,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也将会化为烟云。

 

3

4

河北沧州铁狮子的过去(上图)与现状(下图)

 

▲河北沧州铁狮子

 

    沧州铁狮子,又称“镇海吼”,素有“狮子王”的美誉,位于沧州市政府驻地东南偏北 16.5 公里,坐落在东关村西 0.5 公里处。铁狮子 身 高 5.78 米, 长 5.34 米, 宽3.17 米,体重约 50 吨,铸造于大周 (北周) 广顺三年即公元 953 年,是我国最大的铸铁艺术品。沧州铁狮子,背负巨盆相传是文殊菩萨莲坐,狮身向南,头向西南,两左脚在前,两右脚再后,呈前进状,姿态雄伟,昂首阔步。栩栩如生的铁狮子充分地显示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沧州铁狮子是世界上现存铸造年代最久,体型最大的铁铸狮子艺术珍品,在世界铸铁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1961年5月, 铁狮子被列为首批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根据史料记载,清嘉庆八年,铁狮子被飓风刮倒。在地上躺了整整 90 年之后,光绪十九年,时任沧州知府的宫昱命工匠将铁狮子扶起。1956 年,为了使铁狮子免遭风吹雨淋,沧州行署为铁狮子搭一个八角亭,然而这个低矮的小亭阻止了周围潮气的蒸发,在这种半封闭环境下锈蚀更加严重,铁狮子周身锈迹斑斑。1974 年,有关部门将亭子拆掉。
1984 年,由于狮足长期陷于土中,由沧州市人民政府报请文化部文物局批准,将铁狮子向北移位 8 米,抬高在一个两米高的石台上。这样既可以使铁狮子免受雨水浸泡之苦,又便于游人观瞻。然而正是这次抬高,为铁狮子埋下了祸根。1984 年铁狮子移位的时候,为了吊装方便,施工单位对铁狮子腿部填充了硫磺合剂。工程结束后, 施工单位本应该将硫磺合剂取出,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这样做。经过冬夏季节不断的热胀冷缩,最终导致了数年后的狮腿酥裂。1995 年,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发现铁狮子腿部出现了较大的裂纹。掏出硫磺合剂后,考虑到内部支撑的问题,施工人员又向铁狮子腿中灌进了沙、水泥、白灰组成的三合土, 并用沥青密封, 以免进水。工人为了减轻铁狮子的“负重”,把白灰换成了炉灰,这种合成物遇水后的膨胀要比硫磺合剂更为严重,铁狮子腿部裂纹发展非常迅速。从1995 年起在铁狮的体外安装了保护性的钢管支架,并修补了残缺的四足。 但由于有许多水泥块难以取出,而使得目前铁狮的表面又出现了数十处裂缝和残洞。现在铁狮子身下支满了纵横交错的钢铁支架,背腹严重缺损。铁狮子沉默不语,眼里却饱含忧伤,没有科学的保护是不行的。


    2007 年,中国文物研究所给铁狮子安装了一套 “微观测系统”,在铁狮子身上十处重要部位都安装了由导线连接的监测点,这套仪器可以灵敏地感应铁狮子各部位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指标,并将数据不间断地进行记录保存。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利用高科技手段对铁狮子进行综合细微的环境监测,对于铁狮子的保护,日趋科学严谨。

 

5

6

山西蒲津渡铁牛保护前(上图)后(下图)

 

▲山西蒲津渡铁牛

 

    唐代蒲津渡遗址是我国首次出土的大型渡口遗址,该遗址出土了完整的铁牛、铁柱、铁人、铁山等大型铁质文物。这批铁质文物经历了从地下到地上、水淹土埋等多次的环境突变过程,整个铁器群腐蚀非常严重。我国首次将现代阴极保护技术应用于古代铁质文物的现场保护,完成了铁质文物在土壤环境下的腐蚀成因、影响因素、牺牲阳极保护材料选择、外加电流保护施工技术等多项实验室研究和现场施工的应用研究。分析研究表明,该遗址铁质文物群的腐蚀包括土壤、大气和水介质三种腐蚀形态。对于异性铁质文物相对集中的区域宜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创新性地采用了局部分散控制电流的方法) ;对于铁质文物相对分散的区域宜采用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对于气相环境宜采用传统工艺 + 缓蚀剂及封护处理工艺。

 

7

工作人员正在为古铁炮除锈

8

经过除锈后的古铁炮

 

虎门炮台

 

    如虎门炮台群遗存下了 170 多门鸦片战争的古铁炮,这些古铁炮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部分古铁炮保存在了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中,还有一部分放置于大气中。在一定湿度且含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文物的临界相对湿度会变得很低, 腐蚀非常容易发生。 虽然大气中的污染气体含量比较低,但是这些气体会溶入到文物表面的水膜中,浓度会变得很大,或破坏钝化膜或降低金属的临界相对湿度,使文物受到侵害。上面左图展示了大气环境中酸雨、海洋盐雾和潮湿气候等因素导致了这些文物本体出现点状锈蚀,层状锈蚀等现象。


    2008 年 4 月,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启动了铁炮保护工程项目。保护主要分为除锈、脱盐除氯、缓蚀、封护四道程序。古铁炮的锈层达 5-10 厘米,仅除锈和脱盐除氯就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经过保护处理后,铁炮表面的锈迹基本已经除去,如上面右图所示。

 

9

海洋中的木质文物

10

海洋出土的陶瓷文物

 

海洋文物

 

    海洋中有历史原因遗留的大量文物,自其埋藏在海洋环境后,海洋环境对施加各种因素的影响,生物、物理、化学变化综合作用,经过长时间的一系列变化,其内部物理、化学特性已经达到平衡,在出水以后,可能会因环境改变,其内在特性也发生重大改变,部分是对保护文物有利的因素,而其余则会对文物造成一些影响。从内外因上,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大致可以分以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其它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文物自身在外部环境影响产生一系列变化。除了陶瓷文物在水中腐蚀较少外,木质文物等在水中都会存在一定的腐蚀。上面两张图展示了海洋中木质文物和陶瓷文物的腐蚀情况。木质文物在海洋中会产生较严重的腐蚀,瓷器文物出水后经过处理能够恢复文物原先的形貌。

 

111

四川出土的三星堆青铜面具

12

经过保护处理的鎏金银盘

14

卢沟桥的石狮子

15

西汉时期的《康居王使者简册》木筒

13

国家博物馆展示的西水坡龙虎墓

 

▲文物图展

 

(本文内容摘选自:中国工程院“我国腐蚀状况及控制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 文物腐蚀损失调查报告)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