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反应的特性,金属腐蚀可分为:
化学腐蚀 、生物腐蚀、电化学腐蚀。
1 化学腐蚀是指氧化剂和金属表面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的腐蚀。
2 生物腐蚀是指由各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引起的腐蚀。
3 电化学腐蚀是指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是最普遍和最严重的腐蚀。防腐涂层对金属的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上述反应而达到防腐的目的,因此金属防腐涂料的作用机理也简述为下面三个方面:
一、屏蔽作用
许多涂层对酸、碱、盐等腐蚀介质显示化学惰性,且介电常数高,阻止了腐蚀电路的形成,因此金属表面涂覆漆膜后,把金属表面与环境隔开,起到了屏蔽腐蚀介质的作用。
但必须指出,涂料用高聚物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并与其结构密切相关。涂层的抗渗性是涂层起屏蔽作用的关键。
为提高抗渗性,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1 成膜物质可选用聚集态结构紧密、透气性小的高聚物,如大分子链上极性基团多、支链少、交联密度大、结晶度高的高聚物,抗渗性能好。
2 加入一定量的惰性无机粉末填料(如滑石粉、高岭土、云母等)常可提高涂层的抗渗性,但加入量过大,高聚物不足以把填料颗粒间的空隙完全填满时,反而使涂层的抗渗性减弱;当加入的固体填料为鳞片状时(如铝粉、玻璃鳞片等),即使涂层很薄,抗渗性仍好。
3 涂层的微孔是在涂料干燥过膜过程中形成的,与干燥固化因素有关:对于有小分子产物生成的缩聚反应成膜,由于小分子产物从膜中逸出,极易形成针孔;含有大量溶剂的涂料,当溶剂挥发后就会产生许多针孔;如果涂膜在干燥成膜后期还能保持充分的流平性,上述针孔就会封闭。为此,要调节溶剂组成,使成膜物的溶解度在溶剂挥发过程中不致急骤降低。
4 增加涂层厚度及涂覆次数。在涂层厚度相同的情况下,涂覆次数越多,出现微孔的几率就越小,防腐蚀性能就越好。实际上难以做到一次涂成所要求的厚度,但涂覆次数多,施工经费增加,因此要综合考虑不同环境中涂层的有效厚度及最低界限厚度的涂覆次数。
二、钝化缓蚀作用
借助涂料中的防锈颜料与金属表面反应,使其钝化或生成保护性的物质以提高涂层的保护作用;另外,许多油料在金属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的降解产物也能起到有机缓蚀剂的作用。
三、电化学保护作用
涂料中使用电位比铁低的金属粉为填料(如锌),且其量足以使金属粉之间和金属粉与基体金属之间达到电接触程度,会起到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作用,使基体金属免受腐蚀。如常用的富锌底涂,并且锌的大气腐蚀产物碱式碳酸锌(4ZnO·C02·4H20)比较稳定,又起到封闭、堵塞漆膜孔隙的作用。
金属防腐蚀涂料必须具备的特性
一、耐腐蚀性能要好。
所谓涂料的耐腐蚀性是指其固化涂层对它所接触的腐蚀介质(如水、酸、碱、盐、各种化学药品、废液、空气、水分、化工气体等)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都是稳定的,即不被腐蚀介质溶胀、溶解,也不被腐蚀介质所破坏、分解,不和腐蚀介质发生有害的化学反应。
二、透气性和渗水性要小。
钢铁的大气腐蚀需要有水分和氧的作用,否则其腐蚀速度可以忽略不计。涂漆钢板的腐蚀,从本质上讲,是由于水和氧以相当大的速度穿透涂膜到达金属界面上造成的。
显而易见,一种优异的耐腐蚀涂膜的透气性和渗水性应尽可能地小。为此必须选择透气性小的成膜物质和屏蔽作用大的涂料,并增加涂装道数,使涂层达到一定的厚度。
三、要求良好的附着力和一定的机械强度。
涂膜能否牢固地附着在金属基体上,是其能否发挥防腐蚀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除此之外,固化涂膜还应具有一定的物理机械强度,以承受在工作条件下的应力。
小结
金属防腐蚀涂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面对的技术问题及环境因素较为复杂。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涂料品种耐腐蚀性能很好,但对基材附着力和机械性能不佳而无法应用。
为了解决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之间的矛盾,常常采用几种涂料配合使用。
例如:以附着力好又有一定防锈能力的涂料作底漆;而以耐腐蚀性好,又与底漆有很好层问附着力的涂料作面漆。若底漆和面漆的层间附着力不佳,可采用能把底、面漆牢固连接起来的所谓中间层涂料作“过渡”层。这样便可以得到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都很好的防腐蚀涂装系统。
金属防腐蚀涂料还应具有良好经济性,生产成本和施工便利性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8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