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密度(约1.8 g/mm3)仅为铝合金的2/3、钢的1/4,在轻量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镁合金耐腐蚀性差,限制了其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原位生成氧化物陶瓷膜层,在提高其耐腐蚀性方面具有优势。MAO膜层多孔结构特性影响其长效腐蚀防护性能。经过聚合物涂层封孔后处理形成复合涂层,能够显著提升镁合金MAO膜层的腐蚀防护性能。然而,涂层在实际应用中会发生机械损伤,而使其失去对金属基体的防护作用。为解决涂层机械损伤导致的腐蚀防护作用失效难题,构筑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涂层是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梁军团队基于负载缓蚀剂的MAO膜层和二硫键改性聚氨酯,在镁合金表面构筑了具有双重自修复功能的复合涂层。研究以MAO膜层中的微孔为容器负载缓蚀剂,在此基础上,喷涂二硫键改性的聚氨酯形成了复合涂层(MP-i)。研究表明,与未负载缓蚀剂的复合涂层(MP-0)以及负载缓蚀剂的改性聚氨酯单一涂层(P-i)相比,该复合涂层发生损伤后表现出优异的自修复能力及腐蚀防护效果,有望满足在外部损伤情况下长效腐蚀防护的应用需求。
复合涂层发生损伤后的自修复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两个过程的共同作用实现。在热作用下,通过改性聚氨酯的动态二硫键交联反应和形状记忆效应使损伤实现修复。涂层损伤处多孔MAO膜层中缓蚀剂释放到镁合金基体表面形成屏障,遏制基体腐蚀的发生与发展,从而为改性聚氨酯的有效自修复赢得“时间差”。此外,即使复合涂层损伤后并发生腐蚀,作为中间层MAO膜也可起到隔离腐蚀产物与聚氨酯涂层的作用,有助于聚氨酯链段自由移动和涂层缝隙闭合,为二硫键动态交联反应提供了有利条件,进而提高了聚合物涂层的自修复能力。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图1.MP-i、MP-0和P-i样品划痕处及修复后的SECM图
图2.复合涂层双重自修复示意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8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