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石墨烯车用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
2016-12-07 13:18:05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网络 分享至:

 一种新的“黑科技”就是石墨烯技术,现已横空出世。据报道,利用石墨烯聚合材料生产出来的汽车电池,有望达到这样惊人的效果:只充电几分钟,就可以让汽车连续开行1000公里。这种技术在西班牙、韩国等地,都接近于实现突破。

  据法国媒体消息,西班牙Graphenano公司(一家以工业规模生产石墨烯的公司)同西班牙科尔瓦多大学合作研究出首例石墨烯聚合材料电池,其储电量是目前市场最好产品的三倍,用这种电池提供电力的电动车最多能行驶1000公里,而其充电时间不到8分钟。

  石墨烯电池慨念

  石墨烯是世界上最薄、最硬的材料,于2004年问世,其发现者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安德烈-海姆教授于201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石墨烯电池,利用锂离子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的一种新能源电池。

  石墨烯电池的原理

  石墨烯电池利用环境热量自行充电的试验。

  石墨烯电池在饱和氯化铜溶液中,时间(小时、天数)和产生电压的关系。

  实验制成电路其中包含LED,用电线连接到带状石墨烯。他们只是把石墨烯放在氯化铜(copper chloride)溶液中,进行观察。LED灯亮了。实际上,他们需要6个石墨烯电路,形成串联,这样就可产生所需的2V,使LED灯发亮,就可以得到这个图片。

  徐子涵和同事说,这里发生情况就是铜离子具有双重正电荷,穿过溶液的速度约每秒300米,因为溶液在室温下的热能量。当离子猛烈撞入石墨烯带时,碰撞会产生足够的能量,使不在原位的电子离开石墨烯。电子有两种选择:可以离开石墨烯带,和铜离子结合,也可以穿过石墨烯,进入电路。

  原来,流动的电子在石墨烯中更快,超过它穿过溶液的速度,所以电子自然会选择路径,穿过电路。正是这一点点亮了LED灯“释放的电子更倾向于穿过石墨烯表面,而不是进入电解液。设备就是这样产生电压的,”徐子涵说。

  因此,这个装置产生的能量来自周围环境的热量。他们可以提高电流,只需加热溶液,也可用超声波加快铜离子。只依靠周围热量,就可以使他们的石墨烯电池持续运行20天。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问号。另一个假设是某种化学反应产生电流,就像普通的电池。

  然而,徐子涵和同事说,他们排除了这一点,因为进行了几组控制实验。然而,这些是在一些补充材料中介绍的,他们似乎并没有放在arXiv网站上。他们需要赶在别人做出严肃声明之前公开。从表面价值来看,这看起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成果。其他人也在石墨烯中产生过电流,但只是让水流过它,所以这并不真的使人吃惊,移动的离子也可以产生这样的效果。这预示着清洁的绿色电池,只依靠环境热量驱动。徐子涵和同事说:“这代表着一个巨大的突破,研究的是自驱动技术”。

  但这仅仅是石墨烯的神奇应用之一。据称,石墨烯材料如果取代硅,有望让计算机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快数百倍;石墨烯有望引发触摸屏和显示器产品的革命,制造出可折叠、伸缩的显示器件;石墨烯强度超出钢铁数十倍,有望被用于制造超轻型飞机材料、超坚韧的防弹衣等。

  但这仅仅是石墨烯的神奇应用之一。据称,石墨烯材料如果取代硅,有望让计算机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快数百倍;石墨烯有望引发触摸屏和显示器产品的革命,制造出可折叠、伸缩的显示器件;石墨烯强度超出钢铁数十倍,有望被用于制造超轻型飞机材料、超坚韧的防弹衣等。

  石墨烯到底是什么东西?它其实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它是目前自然界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

  石墨烯电池应用的意义

  该产品的研发成功,彻底打开了石墨烯在消费电子锂电池、动力锂电池以及储能领域锂电池的应用空间 。

  电池循环寿命高达3500次左右,充电效率是普通充电产品的24倍。

  石墨烯材料如果能成功的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可大幅度提升锂离子电池充放电速度。

  该材料具有极佳的电化学储能特性,除了超快速充放电,它还可以循环充电5万次以上,有望为电池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石墨烯电池续航能力

  衡量一款DC的续航能力到底有多强?日本“相机与影像产品协会CIPA”制定的数码相机电力测试标准,测试方法是开机之后每隔30秒拍摄一张,闪光灯每隔两张闪一次,每次拍摄前得先动一下伸缩镜头,液晶屏幕则保持开启,拍到10张之后开机,然后重新来过,一直到液晶屏幕无法开启或无法拍摄为止。如果产品说明上注明的是CIPA标准,这样的数字才有参考价值。而电池实际工作时间往往会随保存或使用的条件或环境有所改变,所以我们不要被这些数值所迷惑。

  总结

  这项突破性研究,为人类认知石墨烯等材料特性带来全新发现,并有望为燃料电池和氢相关技术领域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中国腐蚀与防护网http://www.ecorr.org 

责任编辑:汪玉玲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投稿联系:编辑部
电话:010-62313558-806
邮箱:
ecorr_org@163.com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