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在运行时会产生极高的温度,这样的温度对于大部分材料体系而言是毁灭性的,即便是高温合金长期在这样的温度下运行也会大幅缩减其使用寿命,为了缓解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们开发出了一种热障涂层(TBCs),TBC本质上是陶瓷涂层,将其沉积在基体的表面可以有效隔热,降低基地材料的温升。但TBC材料在1300 ℃以上高温环境下易受钙镁铝硅酸盐(CMAS)腐蚀而失效,目前传统的钇安定氧化锆(YSZ)材料在高温下也存在着相变和热导率较高等问题。RETaO4陶瓷因其超低热导率(1.3 W·m-1·K-1)、优异高温稳定性和铁弹性增韧机制成为新一代TBC候选材料,但其CMAS腐蚀机制尚不明确,制约了通过组分优化设计高性能涂层的进程。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团队于2025年7月在《Advanced 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Unveiling the Corrosion Mechanisms of High-Entropy RETaO4 Through In Situ Observation”的创新性研究论文。团队通过原位观测技术首次揭示了多组分RETaO4高熵陶瓷的CMAS腐蚀机制,发现六组分La1/6Nd1/6Sm1/6Eu1/6Gd1/6Dy1/6TaO4具有最佳的耐腐蚀性能,腐蚀层厚度仅58.5 μm(1300℃/10h),且能避免元素偏聚和局部渗透现象,为新一代耐腐蚀热障涂层的设计提供了关键理论基础。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509828
【核心内容】
在这项研究中,团队系统地研究了多组分RETaO4的CMAS腐蚀行为,主要腐蚀产物为烧绿石(Ca2-a-bREaAlb)(Ta2-c-dMgcSid)O7和少量磷灰石(Ca2RE8(SiO4)6O2),在整个腐蚀过程中,烧绿石一直充当中间屏障,有效地阻止了CMAS与RETaO4的直接接触,其中元素扩散控制了烧绿石的成核和从RETaO4到烧绿石的相变,六组分La1/6Nd1/6Sm1/6Eu1/6Gd1/6Dy1/6TaO4表现出最理想的耐蚀性。
【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固相法制备了8种多组分RETaO4陶瓷,初始材料为RE2O3和Ta2O5粉末组成,以乙醇和氧化锆球为分散介质,将均质化和干燥后的粉末进行筛分后在200MPa压力下冷压,在马弗炉中以1500℃下烧结5小时后在1600℃下烧结10小时得到陶瓷样品。同样采用固相法合成CMAS粉末,将CMAS粉末与乙醇混合均匀涂抹在陶瓷块上,通过反复涂布和干燥循环,将CMAS浓度校准为≈30mg cm−2,随后在1200-1300℃的空气气氛下加热,进行CMAS腐蚀试验。利用原位XRD和原位TEM对预腐蚀加热阶段的动态腐蚀反应进行实时表征,结合FIB制样和TEM-EBSD-EDS联用,对腐蚀后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系统表征不同组分材料在1300℃下10-50小时的腐蚀行为。
基于稀土元素选择的多组分RETaO4块体的相结构和成分
【研究成果】
① 原位揭示腐蚀动态过程
通过原位XRD分析发现,在1250℃以下CMAS未完全熔融时腐蚀反应已开始,传统的溶解-再沉淀机制无法解释此现象,原位TEM观测显示腐蚀前沿形成连续的烧绿石隔离层,阻止了CMAS与RETaO4的直接接触。
RETaO4与CMAS原位腐蚀的结构和成分表征
② 烧绿石成核机制解析
HRTEM和SADE分析证实腐蚀前沿存在晶格畸变区,表明RETaO4通过元素扩散相变为细长紧密排列的烧绿石,并形成了连续的屏障层,厚度<5μm,且晶粒取向与底层烧绿石层一致。
CMAS腐蚀初期烧绿石的成核机制
③ 长期腐蚀行为与机制
1300℃下50小时腐蚀实验显示腐蚀层厚度增至115.1μm,但腐蚀前沿仍保持连续界面。烧绿石晶粒随腐蚀时间持续长大,旧前沿处晶粒尺寸可达微米级,而新形成的腐蚀前沿晶粒尺寸都小于1μm,证实了反应-扩散机制的持续进行。
RETaO4在1300 ℃下长时间腐蚀结果
八种RETaO₄经CMAS腐蚀后表面的XRD图谱
④ 元素行为与优选组分
烧绿石结构中元素占位分析显示,半径较小的元素(Ta、Si、Al)优先占据[BO6]位点,离子半径大的元素(Ca、RE、Mg)则选择性占据[AO8]位点,La3+优先扩散进入CMAS熔体,而中等尺寸的离子(Sm3+、Eu3+、Gd3+)在烧绿石中显著富集,六组分RETaO4因具有足够混熵形成单相,展现出最优耐腐蚀性能。
烧绿石结构与不同元素在腐蚀过程中的行为
不同腐蚀阶段产物层的平均厚度
【总结与展望】
该研究通过先进原位观测技术揭示了高熵RETaO4的CMAS腐蚀机理,确立了元素扩散主导的反应-扩散机制,该研究不仅为新一代耐腐蚀热障涂层的组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通过多组分设计调控TBC材料腐蚀行为提供了普适性策略,对航空发动机高温防护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