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Tech University of Korea (TU Korea)的Kyo-Min Kwon等人在《Acta Materialia》上发表了《Dependence of friction-stir welding on mechanism of hydrogenembrittlement in medium-Mn steel with triplex-phase microstructure(搅拌摩擦焊对中锰钢氢脆机制影响-基于三相组织微结构的演化与氢行为分析)》一文。 研究背景 中锰钢(Medium-Mn Steel)由于具备良好的强韧性匹配、加工性以及成本优势,近年来在汽车轻量化、高强结构件中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三相组织(铁素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中锰钢,因其具备稳定的力学性能与氢扩散行为调控潜力,被视为抗氢脆候选材料之一。 氢脆(Hydrogen Embrittlement, HE)作为高强钢常见失效机制,其微观机制受到材料组织、位错密度、界面性质及氢陷阱行为的耦合影响。焊接过程中,热输入不仅引起材料组织变化,还可能改变氢在材料中的分布与陷阱状态,进而影响氢脆敏感性。 传统熔化焊热影响区(HAZ)组织严重变化、氢易聚集,造成抗氢脆性能下降。相比之下,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作为一种固态连接方法,可在低热输入下连接中高强钢,具有显著组织细化效应,并可抑制氢浓缩,为提升抗氢脆性能提供可能。因此,明确FSW在不同微区对氢行为及脆化机制的影响规律,对高强中锰钢焊接结构的服役可靠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试验方法 本文采用中锰三相组织钢(含10.6%Mn,1.1%Al,0.2%C),通过热处理获得兼具马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的初始组织。采用常规FSW工艺(工具转速400 rpm,焊接速率100 mm/min)制备对接接头,并划分焊缝为三个区域:Base Material (BM)-母材;Thermo-Mechanically Affected Zone (TMAZ)-热-机械影响区;Stir Zone (SZ)-搅拌区。 随后,分别对不同区域进行以下表征与分析:EBSD观察组织演化;SIMS分析氢分布;热脱附(TDA)与应力腐蚀试验分析氢陷阱与断裂行为;数值建模估算氢扩散行为与应力分布。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微观组织演化:强烈组织细化与相变行为 母材组织由较粗的马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组成。FSW后:SZ区域出现极显著的晶粒细化(平均粒径~1.3 μm),同时残余奥氏体含量显著减少;TMAZ区域则保留部分奥氏体,组织呈现不均匀混合状态;EBSD显示,FSW诱发大量高角度晶界(HAGBs),有利于扩散但也可成为氢陷阱。 图1. Fe-8Mn-0.2C-3Al-1.3Si(质量分数)钢中母材与FSW焊缝样品的EBSD结果:(a1 与 b1) IQ-相图;(a2 与 b2) GOS图;(a3 与 b3) γR残余奥氏体的IQ-KAM图;(a4 与 b4) α/δ铁素体的IQ-KAM图。(c) 晶粒尺寸分布,(d) 各相比例,(e) 动态再结晶/未再结晶晶粒比例,(f) 平均KAM值与单位面积低角度晶界(LABs, 2° ≤ θ ≤ 15°)总长度(μm⁻¹)的变化情况。在IQ-相图/GOS图中,黑色和蓝色线分别表示高角度晶界(θ > 15°)与低角度晶界(LABs);黄色箭头标示位错胞(dislocation cell)。ND:法向方向;RD:轧制方向;WD:焊接方向。 2. 氢浓度与分布:SZ区氢含量显著降低 通过二次离子质谱(SIMS)分析可得:氢在母材与TMAZ区域集中显著,在SZ区域则几乎检测不到高氢含量;TDA结果表明:SZ区域的高温脱附峰显著减少,说明FSW抑制了深陷阱的生成(如马氏体位错网络与奥氏体-马氏体界面)。 这一变化表明:组织细化与奥氏体减少,使氢陷阱减少,氢更难富集于SZ区域,从而提升抗氢脆性能。 图2在5、10和20℃/min的加热速率下,充氢(a1)基体和(b1)FSW试样的H解吸速率曲线◦C分钟-1。(a2和b2)加热速率为20℃/min时H解吸速率曲线的峰值分离,(a3和b3)作为加热速率函数的第一和第二峰的Kissinger图,以及(C)加热速率为20℃/min时,图2a2和b2中H解吸速率曲线中每个捕获位点的H含量 3. 力学与断裂行为:FSW显著改善氢致断裂韧性 母材在氢环境中表现出典型的脆性断裂行为,断口呈现准解理特征;而SZ区域在氢充入后仍表现出高的延展性与韧性,断口以韧窝为主;断裂多发生在TMAZ区域,成为潜在弱区,推测与氢局部富集及应力集中有关。 数值模拟也验证了该结果:TMAZ区域应力集中严重,氢扩散梯度最大,结合氢陷阱分布最可能导致氢脆失效。 图3 SSRT后(a1,2和b1,2)H-不带电和(c1,2和d1,2)H-charged试样的整体断裂面和放大图像:(a和c)基体金属和(b和d)FSW试样。ND:法线方向,TD:横向,WD:焊接方向,TA:拉伸轴 图4 具有多相组织的中锰钢在充氢过程中H扩散和捕获的(a1和b1)行为以及拉伸变形过程中H脆化的(a2和b2)断裂行为和相关机制的示意图:充氢(a1和a2)母材和(b1和b2)FSW试样,HEDE:H-增强脱粘,HELP:H-增强定位塑性,HESIV:H-增强应变诱导空位 主要结论 本研究系统探究了FSW对中锰三相钢氢脆敏感性及其机制的影响,结论如下: FSW可显著细化焊缝组织,降低RA含量,有效抑制氢陷阱形成;搅拌区(SZ)氢浓度最低,断裂韧性最高,表现出优异抗氢脆性能;TMAZ成为氢诱导失效的敏感区,需重点优化工艺或后处理;提出“区域化氢脆机制模型”,为多相高强钢焊接设计提供新理论基础; FSW为连接高强钢构件提供了一种低氢脆风险的新型工艺路径,尤其适用于对服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结构件。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