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一步喷涂法制备无氟、耐磨超疏水涂层
2025-08-20 13:58:45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网络 分享至:

 

受荷叶等自然生物的启发,超疏水材料在各个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超疏水表面是一种独特的润湿状态,其水接触角(WCA)超过 150°。Cassie-Baxter模型指出,微/纳米结构粗糙表面能够有效捕获固/液界面,并形成一层“气垫”层,使液滴仅与表面凸起的尖端接触。这大大减少了固液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了有效的防水性。当液滴落在这种涂层表面时,它们往往会形成球形,并且能够轻易地滑落。超疏水涂层已在防腐防冰、防污和自清洁油水分离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报道了多种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模板法和浸涂法。然而,超疏水性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制备方法复杂、成本高、耐磨性差、附着力弱以及使用含氟化学品的相关限制等。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无氟、耐磨的超疏水涂层,该涂层应具有坚固的机械稳定性,并且可以采用简单技术进行制备。

超疏水涂层实际应用的广泛使用面临着一大挑战:机械耐磨性不足。传统的超疏水涂层通常依赖于精细的微纳米结构或疏水分子层,这些结构或层容易受到摩擦、划痕、水冲击或颗粒磨损等外力而受损,从而导致疏水性大幅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因此,开发不仅具有优异超疏水特性,而且具备机械耐久性的涂层显得尤为重要。超疏水涂层耐磨性差主要是由于其与基材的附着力较弱,导致涂层容易剥落。因此,选择合适的粘合材料来增强疏水物质与基材表面的附着力至关重要。

粘合材料的强度直接影响涂层的耐磨性使用寿命。要创建超疏水表面,需要使用既能提供粗糙结构又能进行低表面能改性的材料。含氟聚合物具有极低的表面能,非常适合用于开发超疏水涂层。但含氟聚合物可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对生物体构成威胁,因为它们在分解时会释放有毒物质。因此,使用不含氟的低表面能材料至关重要。纳米颗粒因其粗糙的结构,常被用于构建超疏水涂层,如SiO2、TiO2、ZnO和CaCO3等。纳米纤维素可在涂层内部形成交织网络,从而增强其内聚力,提供高比表面积,增加与其他材料的界面接触面积,并提高相容性。这种添加能显著提升涂层在机械强度、表面结构改性以及功能复合材料等多个方面的性能。纳米纤维素在涂层中表现出显著的优势,不仅通过物理增强提高了涂层的耐久性,还能通过结构调整提供超疏水性和其他功能。此外,纳米纤维素可与纳米颗粒结合形成微/纳米结构,这对涂层的机械稳定性至关重要。这种稳定性是超疏水涂层机械和化学韧性的关键组成部分。

近期,东北林业大学徐淑艳团队通过一步喷涂法,成功制备了一种无氟、耐磨超疏水涂层

使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对SiO2进行改性,制得疏水性HDTMS-SiO2;使用KH570对纤维素纳米纤维(CNF)进行改性,制得KH570-CNF;以环氧树脂(EP)作为粘结剂,然后加入HDTMS-SiO2和KH570-CNF,充分混合后,将其喷涂到基材上进行高温固化,获得超疏水涂层。

该涂层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机械耐久性,即使经过100次砂纸磨损和胶带剥离、12小时酸性溶液浸泡实验以及20小时紫外线照射后,仍保持良好的疏水性。该涂层还具有良好的防污自清洁性能。此外,该涂层制备过程简便、快速、无氟,适用于多种基材。因此,本研究为开发无氟、耐磨超疏水涂层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在超疏水涂层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涂层制备及机理













EP/SiO2/CNF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其机理。



涂层附着力及机理













不同CNF含量的涂层附着力及机理图。


数据来源与出处


 

相关研究成果以“Preparation of CNF synergistic enhanced EP/SiO2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 by one-step spraying method: achieving wear resistance and strong adhesion function”为标题发表在《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上。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