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塑性顶刊《IPJ》:新型难熔高熵合金,兼具延展性、高温强度及结构稳定性
2025-07-01 15:27:23 作者:材料学网 来源:材料学网 分享至: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程兴旺、马兆龙课题组近日在难熔高熵合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20256月,相关研究成果以“Achieving synergistic strength-ductility in a novel refractory high-entropy alloy from room to high temperatures through nano-silicide precipitation-mediated dislocation dynamics”为题在国际知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上发表。博士生李海洋为第一作者,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马兆龙教授,程兴旺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北京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

难熔高熵合金RHEAs)因其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被视为极具潜力的高温结构材料。然而,其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面临室温延展性、高温强度保持及微观结构稳定性的关键挑战。

为应对这一难题,课题组研发了一种新型非等摩尔、低密度(V30Nb40Ti20Ta1099Si1难熔高熵合金(密度7.91 g/cm3),通过纳米硅化物析出工程和位错动态优化,实现了室温变形能力与高温性能的卓越协同。该合金在室温下展现出优异的强塑性匹配(屈服强度958 MPa,断裂应变33.1%,均匀拉伸延伸率15.7%),得益于纳米硅化物介导的交叉滑移、多平面滑移及层级位错亚结构的演化。在1000°C高温下,合金保持258 MPa屈服强度和76%延伸率,超越传统锻造高温合金。多尺度分析表明,沉淀强化与动态再结晶(DRX)驱动的微观结构演化协同作用,使合金在苛刻热机械环境中维持机械完整性。长期热暴露实验(1000°C120小时)证实,其微观结构稳定性极高,强度保持率超过99%。这种强韧性平衡与高稳定性使该合金在众多RHEAs中脱颖而出。

为探究纳米硅化物对强塑性的协同增益,研究对比了单相合金(Si0-H-R-A)与纳米硅化物强化合金(Si1-H-R-A)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图1、图2)。通过图2中对断后组织的GND分析,纳米硅化物显著阻碍位错运动,显著提升Si1-H-R-A的加工硬化能力。

为系统揭示位错介导的强化机制及Si1-H-R-A强塑性协同的微观起源,研究通过TEM分析了不同应变下Si1-H-R-A的位错亚结构。如图3所示,Si1-H-R-A展现交叉滑移与多平面滑移特性,纳米硅化物促进位错增殖,并在变形后期形成典型位错胞结构,纳米硅化物附近生成高位错密度的偶极子墙

为进一步评估Si1-H-R-A1000°C下的力学性能与组织稳定性,开展了高温拉伸测试及1000°C120小时热暴露实验。如图4所示,合金在1000°C下保持258 MPa屈服强度和76%延伸率。图5显示,Si1-H-R-A具有优异热稳定性,经120小时热处理后,室温强度几乎不变,断后延伸率接近30%1000°C下屈服强度约270 MPa,断后延伸率约71.3%

6对比了Si1-H-R-A与已报道的高熵合金、镍基合金及铌基合金在室温和1000°C的力学性能。相较其他RHEAsSi1-H-R-A展现出高室温屈服强度(约958 MPa)、优异断后延伸率(约33.1%)及均匀延伸率(约15.7%)的协同优势。其卓越性能源于多尺度微观结构设计:一是高熵基体增强缺陷容忍性;二是硅合金化带来的固溶强化;三是纳米硅化物介导的Orowan强化及位错存储能力提升。在1000°C下,Si1-H-R-A屈服强度约258 MPa,比强度约32.5 MPa·g1·cm3,超越Inconel 718等高温合金。其优异性能源于协同高温强化机制:高熔点基体、高熵合金固有的缓慢扩散动力学及热稳定纳米硅化物。

综上所述,程兴旺、马兆龙课题组研发的纳米硅化物强化(V30Nb40Ti20Ta1099Si1难熔高熵合金,展现出卓越的室温强塑性、高温强度及热稳定性协同。本研究为先进RHEAs设计提供了新框架,突破了室温延展性与高温性能的平衡难题,为航空航天及涡轮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Si0-H-R-A 和 Si1-H-R-A 的微观结构

Si0-H-R-ASi1-H-R-A室温力学性能和断裂后微观结构的对比分析

3 Si1-H-R-A在不同应变下的位错亚结构分析

Si1-H-R-A1000°C下的力学性能和断后微观结构

a, bSi0-H-RSi1-H-R在不同退火时间下的室温拉伸曲线cSi1-H-R1000°C下退火24 h120 h后在1000°C下的拉伸曲线

Si1-H-R-A 与其他先进高熵合金、镍基合金和铌基合金的室温和1000°C力学性能比较。(a25°C时的拉伸伸长率与25°C时的屈服强度b25°C时的均匀拉伸伸长率与 25°C 时的屈服强度c25°C时的拉伸伸长率与1000°C时的屈服强度d25°C时的拉伸伸长率与1000°C下的比屈服强度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