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7日 学校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曲选辉、秦明礼、陈刚教授团队 在《Nature Materials》期刊 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创造出一种新型高强韧双相钛合金 祝贺! 研究成果介绍 钛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优异耐蚀性、良好生物相容性以及无磁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生物医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钛合金按照组织结构通常可分为密排六方(HCP)α型钛合金、体心立方(BCC)β型钛合金和α+β(HCP+BCC)型钛合金三种类型,尽管α+β型钛合金综合性能较好,但通常依赖钒(V)、铝(Al)、钼(Mo)、铬(Cr)等金属相稳定元素合金化而成,成本高,能耗大,消耗战略资源。 我校曲选辉、秦明礼、陈刚教授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高强韧钛合金的素化设计新策略,创造出一种新型组织结构——密排六方(HCP)+面心立方(FCC)的双相钛合金。该合金中FCC相含量可超过20%,均匀弥散分布于HCP基体中,且两相界面可呈共格结构。应力条件下,纳米尺度FCC相内部会产生堆垛层错以及应力诱导孪晶(TWIP)效应,加上其第二相弥散和氧原子固溶的协同强化作用,使得合金强度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时,仍保持了优异的塑性,其室温抗拉强度为1119.3MPa,屈服强度为1003.5MPa,断裂延伸率仍达到23.3%,强度与应用最为广泛的Ti-6Al-4V合金(α+β型钛合金)相当,但其塑性几乎是后者的2倍,展现出优异的强韧性。 钛粉表面氧化膜及HCP+FCC双相钛合金显微组织表征 特别是,该新型钛合金中并未使用钒(V)、铝(Al)、钼(Mo)、铬(Cr)等金属合金化元素,仅使用了通常认为对钛合金塑性“有害”的氧(O)元素进行组织调控,使合金内部生成FCC相。该新型钛合金是采用3D打印工艺制备,以团队自主发明的低成本流化改性纯钛粉(成本较传统雾化钛粉降低50%以上)为原料。由于钛活泼易氧化,在钛粉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膜,在3D打印过程中冷却速度极快,氧化膜内部的氧原子无法及时扩散,造成氧原子局部富集,结合打印过程中产生的极大热应力协同诱导了HCP→FCC的相变反应。逐层打印后,大量纳米尺度的FCC相均匀弥散分布于HCP基体中,从而制备出了HCP+FCC双相钛合金,并且可通过调控钛粉颗粒表面氧化膜厚度、氧含量以及打印工艺,有效调控FCC相的含量、尺寸和分布状态,实现氧元素在HCP和FCC两相中的合理分配,最终获得优异的力学性能。 HCP+FCC双相钛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强韧化机制分析 综上,该研究创造出一种新型的HCP+FCC双相钛合金,丰富了钛合金材料的家族。特别是,不使用稀有或昂贵金属合金元素,只使用微量的氧元素进行组织性能调控,不仅颠覆了“氧不利于钛塑性”的传统认知,实现了高性能钛合金的素化设计,而且打破了强度与塑性的制衡关系,所制备HCP+FCC双相钛合金展现出优异的强韧性。该工作为高性能金属材料的素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不仅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据悉,该研究成果以“Lean design of a strong and ductile dual-phase titanium-oxygen alloy”为题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期刊。我校为该论文的第一通讯单位,我校曲选辉、秦明礼、陈刚教授,以及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Jin Zou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我校博士生丁旺旺、陶麒鹦、刘畅为共同第一作者。日本东北大学、辽宁材料实验室、韩国延世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宁波钛钽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为该论文的合作单位。 作者介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官方微信
《腐蚀与防护网电子期刊》征订启事
- 投稿联系:编辑部
- 电话:010-62316606
- 邮箱:fsfhzy666@163.com
- 腐蚀与防护网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