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锁志刚等NSR综述 | 功能性水凝胶涂层:功能、应用、制备方法、粘附能测试
2021-01-11 13:30:13 作者:国家科学评论 来源:中国科学杂志社 分享至:

 近日,浙江大学杨卫院士团队和哈佛大学锁志刚院士合作,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发表综述文章“Functional Hydrogel Coatings”,总结介绍了功能性水凝胶涂层的最新进展,包括功能性水凝胶涂层的功能和应用、水凝胶涂层制备方法、水凝胶涂层粘附能测试方法等,并展望了功能性水凝胶涂层的未来发展。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水凝胶是由高分子网络吸水溶胀而成的材料形态。在生命体中,水凝胶材料十分常见,从细胞质到植物体的木质部、韧皮部,以及动物的大脑、肌肉等,各种水凝胶材料为生命提供着丰富多样的功能。

得益于其天然的生物相容性,水凝胶材料拥有巨大的医用潜力,典型应用包括隐形眼镜、伤口密封、药物输运、组织支架等。近年来,研究者对水凝胶的化学组分和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多样化挖掘,合成出了各种功能性水凝胶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丰富的刺激响应性(温度、电场、酸碱度等)、功能性(如载药、润滑、抗污等)以及力学强韧性(强胶粘、抗冲击等),在智能柔性器件、软体机器人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随着水凝胶强韧粘接技术的解决,人们也开始将功能性水凝胶涂层与金属、半导体等其他材料集成在一起,在不改变基底力学性质的前提下,将水凝胶的各种功能特性集成到材料中,从而为医疗器械、智能柔性器件等创造新的机遇。

在这篇综述文章中,作者将水凝胶涂层按功能和应用划分为非医用和医用两大类。其在非医用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传感、驱动、抗海洋生物粘附、油水分离等;在医用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控释、润滑、抗污、导电等。水凝胶涂层的几种典型功能和应用如图一所示。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片图一:水凝胶涂层的典型功能和应用。(a) 载药;(b、c) 润滑;(d) 导电;(e) 传感;(f) 抗油污。

为满足上述应用,良好的水凝胶涂层制备方法应具备以下特点:

1、可以在任何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基底表面实现水凝胶的涂覆;

2、应与基底具有良好的粘接强度;

3、涂层方法应兼容多种水凝胶以及由不同材质所组成的基底。

目前,满足上述条件的水凝胶涂层方法有:表面桥联法、表面引发法、水凝胶漆法(如图二所示)。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片图二:水凝胶涂层方法。(a) 表面桥联法;(b、c) 表面引发法;(d)水凝胶漆法。

使用“粘附能”概念,可以定量描述水凝胶涂层与基底之间的粘附。粘附能是水凝胶涂层最重要的力学指标之一,其物理意义为剥离单位面积的水凝胶涂层所需要的能量。

典型的水凝胶涂层粘附能测量方法有:剥离实验、简单拉伸实验、划痕实验、压头拉伸实验、双悬臂梁实验(如图三所示)。其中,剥离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过程都相对简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图三:水凝胶涂层粘附能测试方法。(a)剥离实验;(b)简单拉伸实验;(c)划痕实验;(d)压头拉伸实验;(e)双悬臂梁实验。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展望了功能性水凝胶涂层研究的重点方向:

1、优化水凝胶涂层工艺,以实现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应用;

2、功能性水凝胶涂层在液体环境中(如海水、体液、血液等)的长期稳定性;

3、水凝胶涂层界面在大变形周期载荷下的疲劳稳定性;

4、水凝胶涂层粘附能的通用测试方法。

功能性水凝胶涂层是当前水凝胶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将为多种材料、设备的设计制造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和创新思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